全国高血压日直播丨专家解读:快节奏生活下如何做好血压的自我管理
2021-10-08 13:53: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孙骏) 2021年10月8日是第24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

8日上午10点至11点,江苏省医学会高血压分会与中国江苏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祝您健康》杂志共同策划的“全国高血压日”健康科普特别节目在新江苏客户端、《祝您健康》杂志客户端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

此次直播邀请到江苏省医学会高血压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孔祥清教授,请他对快节奏生活下,市民如何做好血压的自我管理作出解读。

提到“高血压”大家都挺懂,现实情况又如何?

高血压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首,血压控制不良,是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中国高血压患病率25.2%,患病人数高达2.7亿。

孔祥清教授表示,一项关于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真实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往往以为自己很关心自己的血压控制情况,实际只有15%的人能做到这一点,85%的患者相信自己的血压已经达标,其实降压达标的患者只有30%,70%的患者血压并未得到良好控制,他们的健康正在被高血压不断侵害,例如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等一系列的症状。

“认知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认知不足所致的治疗惰性,可能是导致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孔祥清说。

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很多 没有症状不能代表血压情况

据悉,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吸烟、饮酒、超重、糖尿病、缺少体力劳动等都可能会引起高血压症状。孔祥清教授表示,男性比女性更易患有高血压,随着年龄的升高患病率随着升高。且发生冠心病的机率也增高,每增加10岁,患脑卒中增加1—4倍。另外,家族史中有心血管疾病病史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危险。

“高血压表现多样化,有的毫无症状,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无症状,有的表现头晕头痛烦燥等”,孔祥清教授介绍,高血压病人在早期往往会出现头晕头痛,口渴、乏力、心悸、心慌等症状。随着病情逐渐发展,有的病人有视力障碍、眼底充血,恶心、呕吐、多尿、夜尿、甚至血尿,蛋白尿。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后期可能发展为心衰、肾衰、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危害人的生命。

高血压患者应规范的监测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需注意三个问题

血压的监测主要包括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首先,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关注血压变化。其次,对于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高血压高危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的人群(主要指收缩压在120~139 mmHg,舒张压在80~89mmHg),应经常测量血压。

孔祥清教授介绍,一般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首诊的居民应该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升高,应持续监测。“我们积极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自测血压和加强自我管理,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应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

此外,家庭自测血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测量血压的次数不宜过于频繁,有些患者想起来就测,一天可以测量十几次血压,反而容易产生焦虑,测量的血压值也是不准确的;其次,自己在家中是无法测量夜间血压的。有些患者为了获得夜间血压,半夜用闹钟叫醒自己起来测血压,也有些患者夜里醒了就起来测血压,这种破坏了夜间人体正常生理状态而测出来的血压值,并不能代表夜间的血压;最后,不要过分计较某次的血压高低,要知道血压本身有昼夜节律的变化,而且受诸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波动,不要因为自测的几次血压高低来随意调整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这样不利于血压的稳定。

年轻高血压患者担心“抗药性”不愿过早服用降压药物 专家辟谣

您的身边是否也有不少得了高血压的朋友,但他们当中不少自觉还年轻,所以特别不愿意过早的服用降压药物。还有的朋友不愿意过早服药,担心“抗药性”,自觉一旦开始服用降压药物就不能停,所以干脆不吃。对此,孔祥清教授认为这些情况都属于药物控制高血压的常见误区。

对于不愿意过早服药的患者,以年轻人居多。孔祥清教授表示,其实血压控制得越早,就能越早的保护我们的血管和心、脑、肾脏等器官,预防高血压带来的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在服药的同时,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至关重要,减少盐的摄入,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积极减重,规律作息。

对于觉得降压药物会产生“抗药性”的患者来说,其实降压药物并不会导致“耐药性”。耐药性是针对长期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后,体内会产生大量的耐药菌,导致抗生素“失效”。但对于降压药物来说,长期使用并不会产生耐药性,相反,年轻的患者越是应该降压,有效的控制血压才是最重要的。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注血压测量,重视血压达标,规范药物治疗,尽早血压达标。据悉,该直播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兴趣,超过100万人次通过新江苏客户端、《祝您健康》杂志客户端观看此次直播。

标签:
责编:孙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