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夏青)8月的午后,闷热感扑面而来……南京市的一处核酸检测采样点上,工作人员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全市第5轮核酸检测采样。消毒、核对、取样,一系列地操作熟练而有序。全副武装的他们看不清面容,能看到的,只有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他们,到底是谁?
他们是业务先锋,也是党员先锋
7月21日晚,无数双眼睛紧盯着屏幕。
随着微信群中一声令下,吹响了战“疫”集结号,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的党员干部和职工们纷纷踊跃报名,“我是党员我报名!”微信群一直响个不停。十分钟不到,一支由66人组成的职防核酸检测采样志愿队集结完毕。这支队伍的人数,超过了全院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而队员中的党员人数,也占了将近半数。
他们中既有70后的医疗专家,也有90后的青年骨干;既有技术精湛的护理人员,也有业务过硬的医技人员,他们的岗位不同,却有着同样的信念,那就是“使命召唤、职责所在”。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市职防院党委迅速成立临时党支部,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筑在了“战疫”最前沿。
鼓楼区的一处核酸检测采样点上,临时党支部书记兼核酸检测组组长赵彤彤正在紧张忙碌着,对每个采样点的人员轮替、物资供给、防控情况,她都要进行实时协调。“看着防护面罩下一张张被汗水打湿的面孔,既感动又心疼。可是为了减少市民们等待的时间,没有一位队员申请提早换岗。”赵彤彤的声音有些嘶哑,“这几天,我听到队员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没关系,我不累’。我知道,大家都选择了坚守。”
正是这样的一种坚守,才让市职防院这支党员先锋队,在过去的十五天里,完成了近10万人次的核酸检测采样任务,诠释着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他们为人父母,也是父母的骄傲
“请取下口罩、头往后仰、张嘴说‘啊’”正在采集咽拭子的市职防院志愿者对每位受检者不厌其烦地提醒着。烈日高温下,那一双双眼睛被防护面罩上的水汽遮挡,让人甚至看不清他们的模样。
可是,超声医师段唯5岁的儿子文文,却一眼认出了照片里的妈妈。“这是我妈妈的眼睛!我的妈妈很勇敢,她去打病毒了!我也很勇敢,每次做核酸都不怕,把嘴巴张得大大的!”
父母、孩子,是每位一线志愿工作者心中最柔软的角落。但是在关键时刻,却又能给予他们英勇无畏的力量。
“父母很支持我报名。爸爸对我说,疫情当下,这是你的职责所在。无论去哪里我们都支持你,保护好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放射科医师徐萍眼神坚定地说,“作为一名生在和平年代的医生党员,在国家有难时发自内心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想为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榜样。”
而孩子们在得知爸爸妈妈即将奔赴前线参加抗疫时,都仿佛在一夜间长大。有的许下愿望,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医生。有的则安慰妈妈,你放心去吧,我能自己热饭照顾自己。有的则十分关切,提醒父母保护好自己。
曾经的“80后、90后”还是被父母呵护的孩子。如今,不仅为人父母,还甘愿成为那群负重前行的人。
当被问及,在这样闷热的天气和极端的条件下,是什么支撑着你一直坚持到最后的?他们是这样回答的——“看着长长的等待采样的队伍,心想,我多采一个样,就能让烈日下排队的人们可以少排一会儿队。”“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就是战士,就必须坚持到结束!”
而更多的回答,只有朴实的两个字:使命。
正是这样的一种使命,才让他们成为了父母的骄傲、孩子的榜样,诠释着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这是使命,也是一种传承。
他们感动着别人,也在被感动着
双手浮肿,皮肤皱起泛白,身体被厚重的防护服常常一“泡”就是几个小时。相较于感叹核酸采样这份工作如何辛苦,志愿者们更愿意诉说那些让他们感动又难忘的时刻。
作为2个孩子的妈妈,年轻的党员季晓庆医师在家人的支持下,报名投身核酸采样工作。“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当我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到了家门口,看到小区门口的采样点还灯火通明的时候,顿时觉得我们医护人员还不是最累的。每一个采样点,从排队区到采样区这方圆百米的范围,都凝聚着无数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热心居民的风雨坚守、日夜奋战。抗疫路上大家都辛苦了!”
“记得有天出门前,我接到了通知我做好预备前往禄口国际机场参与采样工作的电话,就顺便跟妻子说了一下情况,告知可能好几天不能回来了。下班回家才发现,妻子早已把外出的换洗的衣物收拾齐备,并在箱子上附了一张纸条,写道:注意安全,家里有我。”讲到这里时,徐晟这个流汗不流泪的硬汉眼里,好像有泪光在闪烁。
“当素不相识的人采完样时,躬身向我道谢的时候……每一声感谢都是让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当满头花甲的奶奶满怀歉意地对我说:‘孩子,天那么热,让你辛苦了!’”
“当有个男生宁愿半蹲着张开嘴,也坚持示意让我坐着别起身的时候……”
“当听见牙牙学语地孩子奶声奶气对我说‘谢谢’的时候……”
“当我看到无论是年幼的孩子、还是年迈的老人,大家都整齐划一的戴着口罩,顶着烈日排队等待检测的时候,会觉得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正是这样的一种传递,日与夜,爱与暖,在无数的核酸检测采样点上演着。广大奋战在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用大爱与担当,让南京这座城市涌动着满满温情。
他们是谁?他们是无数个奋斗在战“疫”一线的志愿者们的缩影。这一双双眼睛形态各异但又极其相似,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传递着坚定的信念,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每个灿烂黎明的到来,总会在漫长的黑夜以后,只有熬过黑夜,才能迎来曙光!”这是年轻的护士吕燕梅在结束了一天的战斗后,抬头望向南京夜空,最想对这座城市说的话。可她却不知道,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早已汇聚成了一颗颗耀眼的星星,在黑夜里熠熠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