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医院有护士母女、护士夫妻,同气连枝给患者带来安暖
2021-05-10 12:31: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胥林花 常惜悦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胥林花 摄影 常惜悦)生命的旅程中,总有一群人和你不期而遇。

他们,在普通的岗位上散发着微光,驱走恐惧和黑暗,给生命点燃希望。每一个平凡的他们,以不平凡的方式前行,护你健康。

他们,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护士。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我们一起来走近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士母女、护士夫妻等,看他们是如何同气连枝给患者安暖。

母女护士

母女护士:“长大了,我就变成了你!”

尹蓓挽着陈广文的胳膊来到记者面前,她们俩都穿着护士服,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们,是姐妹花,是母女,也是同事。她们说,她们喜欢、热爱这个职业,而爱心、用心、责任心成了她们共同的职业姿态。

1942年出生,陈广文1960年进入江苏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前身),1972年起担任护士长,1976年入党。从事护理工作42年,2002年退休。陈广文一心扑在病人身上,爱学习爱思考,还特别善良。上个世纪60年代,肿瘤放射治疗在江苏是一片空白。医院当时只有简单的镭治疗机和钴60治疗机。然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放射治疗除了杀死肿瘤细胞,也不可避免地伤害肿瘤周围的正常细胞。“看到病人受苦,心里真的很疼。”陈广文说,当时就在想:如何保证肿瘤患者的精准治疗,让放射线更少地伤及“无辜”。在外进修学习的过程中,她向同行学习,经过艰难的摸索,梳理制作了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成为医院乃至江苏放射治疗护理最早最简单的“教科书”。为了病人少受射线的伤害,陈广文也脑洞大开:她自己动手设计了一款塑料泡沫的凹槽枕头,又到外面找工厂去加工,这也是江苏放疗“模具”的雏型。头颈部肿瘤患者治疗时睡在这个枕头里,头部被固定不能随意移动,提高了治疗的精准度,副作用明显减轻。上个世纪80年代,她又到北京肿瘤医院学习放疗体表模具制作。用可以塑型的材料为病人的全身制作模具,有了这样的模具,治疗中病人体位的移动明显缩小,照射也更加安全。

“好说话”是很多人对陈广文护士长的评价。护士需要经常上夜班,有人身体或家庭原因临时请假,她永远是那个代班者。上完了白天的管理班,再继续上夜班,护士的临时请假经常是她这个护士长顶班。“我辛苦一点没关系,每个人都有计划安排,我代个班其他护士的节奏就不会打乱了”。

母亲常常在医院忙碌,回来后,家里谈论的话题经常是病人,说起哪个病人治疗有起色,母亲会眉飞色舞。“妈妈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母亲对尹蓓的影响很大。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尹蓓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护理专业。“我做护士27年了,入党也多年,2000年转业到省肿瘤医院,和妈妈成为了同事。”尹蓓告诉记者,自从选择了这个专业,妈妈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的职业关系着别人的生死,来不得半点差错,必须要有爱心、真心和责任心。“我没有妈妈的贡献那么大,但是,我在手术室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永远记得妈妈的话,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尹蓓说。

两代白衣天使,接力红色基因,从事着相同的护理工作。传承南丁格尔精神,见证了江苏省肿瘤医院的发展。

张苛和谢宏超

两对90后护士夫妻:因护理工作相爱,因爱更努力

手牵着手,相互莞尔一笑。周继圣和董悦都是省肿瘤医院的护士,2015年,他们一起进入江苏省肿瘤医院工作,刚开始,他们在一个科工作,在平常的护理工作中,两个年轻人相互吸引。

“阳光能干。”董悦告诉记者,周继圣真正吸引她的是“耐心和细心”。“网上很多人说,现在的90后是颓废的一代,可是,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担当。”董悦告诉记者,在病区,他对患者态度很温柔,患者的问题,他总是耐心详细地回答。“我想,这样的男生应该不会差。”董悦说,最让她感动的是,2020年初,疫情肆虐的时候,周继圣主动请缨报名上前线。“这是男儿担当,有点担心却非常支持。”董悦告诉记者,那个时候,他们已经领了结婚证但还没有办婚礼。“抗疫期间,我们都很辛苦,但内心很充盈。我哭过,那是感动的泪水。”周继圣是2020年2月11日前往黄石抗疫的,一天兜5个尿不湿,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为患者治疗。“每天都会给她打电话,她处理两家人的各种事情,真的很感激她,给我力量。”周继圣感慨地说,在湖北,他哭过两次。一次是生日那天,2020年3月18日,一大早,江苏省肿瘤医院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他过了一个“云生日”,黄石市中心医院的同事和医院援湖北医疗队员又分别给他过生日,那一天,他一共过了4次生日。“被爱包围的感觉真的很好。”周继圣说。还有一次流泪是离开黄石的那天,坐在大巴车上,路边站满了黄石市民,他们夹道欢送。“他们自发举着国旗,拉着横幅。他们喊着口号‘欢送英雄感恩英雄’,他们的感谢是发自内心的。那个时候,护士这份职业的成就感与自豪感爆棚,我们车上所有的人都飙泪了。”如今,两位90后护士在自己的岗位上,爱着对方,爱着这份职业。

另一对90后夫妻——谢宏超和张苛是大学同学,他们学的都是护理专业。谢宏超现在结直肠肿瘤外科,是一名肿瘤专科护士,担任外科第一党支部党小组长和外科网格安全员组长。张苛在中西医结合科室工作,他们俩都是中国共产党员。

大学里,张苛长得漂亮成绩好,谢宏超多才多艺。谢宏超向她表白时,张苛一句玩笑:“等你够优秀再来追我”。张苛不经意的一句话给谢宏超带来巨大动力。拼命学习,挑灯夜战。大学里,说他们是情侣,其实用“学习伙伴”来形容更合适。由此他俩的爱情故事在大学校园里也是一段佳话。后来他们俩双双通过省统考,被省肿瘤医院录取。“从学校到实习单位再到工作单位,其实很不容易的,我们不想分开,只有我们都优秀才行。”谢宏超如今已有20多本荣誉证书,还有一项发明专利。不禁让人感叹“爱情的力量真伟大!”

张苛深情地看着谢宏超说,“作为妻子对他有怨言,但作为同事,以他为豪,以他为标杆”。他们虽然同在一家医院,却很少能在医院碰面,偶尔约一起下班就当浪漫了。

去年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谢宏超和张苛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双双主动请缨,最终谢宏超作为江苏援助黄石医疗队队员英勇抗疫,事迹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张苛在后方照顾老人孩子。夫妻俩相濡以沫,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照顾,共同建造着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党员模范家庭,彰显了青年党员蓬勃向上的朝气。

羊丽芳

工作35年的老护士:把“烂腿烂伤口”照片当臻品保存

圆圆的脸上架着一幅眼镜,乐呵呵地面对每一个人。“跟病人吵过吗?受过委屈吗?”面对这个问题时,54岁的羊丽芳却“卡壳”了。她想了好久也想不起来,“好像还真没有这个时候。”

35年来,她一直工作在护理第一线。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护士,也是江苏省第一位国际伤口造口师,在省内第一个开设伤口造口护理专科门诊的人,目前每年门诊近4000人次。她一直以自己独特的温度去帮助患者。“因为我父亲是一名医生,所以,我从小就知道,救死扶伤是医护的天职。”羊丽芳说她有一个小秘诀:治疗病人,沟通先行。她是门诊的专科护士,专门负责造口、伤口和淋巴水肿的处理。“一般来说,我会花较多的时间和病人及家属沟通,把患者可能有的疑惑想好。感觉患者都挺好的,知道我们想要帮助他们。”羊丽芳翻开手机,里面保存着一大堆“烂腿烂伤口”图片,她说,这是她珍藏的照片。“你看你看,这个伤口原来是这样,后来长出了这样的小肉芽,看看,这个肉芽多漂亮啊……”羊丽芳有说不出的兴奋。

“干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的人。”羊丽芳说,经过她的治疗,病人经久不愈的伤口好了,病人的痛苦解除了,生活质量高了,这就是对她最好的回馈,这就是她的职业自豪感。现在的她经常去给学生讲课,把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希望他们也可以帮助更多的患者。

护士“大管家”:带领大家迈向护理新高地

从管自己到管20人的护理团队到带800多人的大家庭,其中挑战可想而知,刚刚卸任江苏省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的孟爱凤倍感轻松。在护士节来临之际,她希望每一位同行都热爱这份事业,有职业自豪感,她带领这支队伍迈向了护理领域新高峰。

“科学、创新、精准、人文”的现代肿瘤护理一直是孟爱凤追求的,她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患者问题,让患者受益。对于孟爱凤来说,做护理工作41年,患者需要她的帮助,同时,患者也给了她进步的动力。常常为了一个新的护理方法而讨论一个晚上,为一个数据请教全球各地的专家……对专业的执着,省肿瘤医院的护士们都对他们的“大管家”孟爱凤竖起了大拇指:她不仅自己特别能拼能干,还带领大家一起进步,跟她一起干活,永远像打了鸡血,她的小身板里总能迸发出巨大力量。日前,孟爱凤被中华护理学会评为“杰出护理工作者”,而在她的带领下,一批批护理骨干茁壮成长,他们不仅仅是临床护理的中坚力量还是攻克一个又一个护理科学难题的前沿研究者。在中国医院科技排行的学科排行榜单中,江苏省肿瘤医院的护理学科排在全国护理学科前100名,连续3年在全国肿瘤专科医院中排前五名。

当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于孩子,孟爱凤只能“惭愧”一笑,因为自己工作“忙”从来没有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更很少去管孩子。不过,孩子看到母亲“拼”的样子,自己也非常努力、非常优秀,在金融行业工作。“可能我运气好,医院里的这些孩子们很努力,家里的孩子也很自律要好。”孟爱凤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白衣天使,365天24小时守护在患者身边。你们,温暖真实,平凡有爱,坚定勇敢。伴随阳光和希望,一路芬芳,让时光的脚步渐渐清晰,光阴的旋律渐渐舒缓。谢谢有你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祝你们节日快乐。

标签:
责编:孙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