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张艾萱)近日,南京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了一名年仅九岁的结肠癌患儿。孩子反复便血六年多,最终竟是结肠癌。专家提醒,虽然儿童结直肠癌非常罕见,但如果孩子出现反复便血,还应及时到院就诊。
反复便血六年多,一查竟是结肠癌
九岁的小雨(化名)家住连云港,三岁左右第一次出现便血,家长当即带往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痔疮,建议回家观察。在随后的六年中,小雨便血的情况反反复复,时好时坏,家长以为是痔疮复发,就没太在意。直到去年底,小雨主诉“腹痛”,家长带其到医院查看,医生怀疑是阑尾炎,但结合便血的症状,建议家长做个胃肠镜检查。检查过程中在小雨的结肠处发现息肉,于是行肠镜下息肉切除,并进行病理分析。然而,令大家没想到的是,术后病理提示切除的组织为恶性肿瘤,诊断为结肠癌。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癌,还是结肠癌?”一时间,一家人都没法接受这一结果。由于肿瘤的分期不明,边界不清,手术难度较大,医生建议尽快转至南京市儿童医院。
不仅要切除病灶,更要预防复发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儿童医院普外科李涛主任医师介绍,“但孩子得这病的非常少,该名患儿是目前省内年龄最小的结肠癌患者。”
小雨入院后,针对他的病情,普外科、消化科、放射科开展了多学科会诊。考虑其病灶的特殊部位,单纯的腹腔镜无法准确定位病灶的位置,因此,制定了内外科双镜联合手术的方案。另一方面,手术不仅要切除病灶,更要把可能引起复发的淋巴也尽可能切除。普外科周建峰副主任医师说,“切少了,有可能增加孩子复发的可能;切多了,造成了不必要的损伤,或可影响他未来的生长发育。”经专家商讨决定引入吲哚箐绿,荧光显影辅助确定肠道的切除范围。
双镜联合、新技术引入,避免术后放、化疗
5月25日,普外科李涛主任医师、周建峰副主任医师与消化科主任刘志峰联手为小雨进行结肠癌根治术。术中,刘志峰首先通过肠镜确定恶变的息肉位置,用钛夹标记,并进行术中摄片。腹腔镜很快在肠镜的提示下确定了病灶的位置。随后,刘志峰通过肠镜向肠道粘膜下层注射了吲哚箐绿。通过淋巴回流,普外科在荧光腹腔镜下可以清晰显示病变肠管的回流淋巴结,辅助确定了切除范围。最终,经过四个多小时,手术充分切除了病灶和可疑淋巴。
术后病理显示,小雨的结肠癌为一期,淋巴结无转移。且由于病灶切除充分,目前只需临床观察,无需进行放、化疗。周建峰说,“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让孩子能摆脱疾病,也能让他更好的生活和成长。”
最后,专家提醒,虽然儿童结直肠癌非常罕见,但如果孩子反复便血,家长仍要引起重视,尤其是有相关疾病史的家庭。此外,肛裂、肠息肉,炎症性肠炎等都可能引起儿童便血,如不及时治疗也会有恶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