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纵观长寿老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脾胃功能好。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具有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谷精微,为人体的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居脏腑中心,脾胃疾病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如果脾胃功能旺盛,就不容易受病邪侵袭,“四季脾旺不受邪”,“补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由此可见脾胃健康也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预防在先,保持脾胃功能的健全与旺盛
怎样才能保证脾胃健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首届国家岐黄学者、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教授结合现代人饮食习惯和生活起居提出“十弱九脾虚”的观点,通过临床验证,总结出适合现代人脾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而发挥中医“未病先防”的作用。
现代人饮食生冷、喜食辛辣肥甘厚腻,久之损伤脾胃,出现饮食减少、胃脘不适、倦怠乏力、大便溏薄等脾胃系统疾病;脾虚,脾属土,土不生金,肺金失于濡养,容易肺脾气虚出现咳嗽等肺系疾病;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出现失眠、心悸等心系疾病;日久身体正气不足,容易招致虚劳等多种慢性病。《黄帝内经》强调“治未病”理念,“不治已病治未病”,未雨绸缪、预防在先,保持脾胃功能的健全与旺盛,是人体四季防病去病、延年益寿的根本大法。
这三个原因会损伤脾胃
“虚者补之”,怎么补才能延年益寿?首先要了解哪些原因会引起脾胃损伤?
饮食不节:饥饱的失调,饥一顿、饱一顿,应酬多,醇酒厚味的摄入,饮酒过多,喜食煎炸食物、腌制品;饮食不注意卫生,食物受到了污染,引起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等,喜欢进食一些生冷、冰冻的东西,如冷饮、冰啤酒等,也非常容易损伤脾胃。
情志失调:中医把情志失调概括为七情,喜怒忧伤悲恐惊。第一,精神紧张、工作紧张,生活压力过大,过于思虑,从而出现情志失调,会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健,影响脾胃的功能。第二,郁怒伤肝,中医认为肝是木,脾胃属土,怒伤肝后,木非常旺盛,容易克犯脾土,从而导致消化功能的失常。现代医学认为,它主输泄,也有帮助消化的功能,如果情绪不畅的话,导致肝气淤滞,也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出现功能的失常。
久坐久卧:少活动,中医称之为“气机失于舒展”,运化功能减退,“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它也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的减退。
反之,如果运动过度,首先损伤的也是脾胃,中医称之为“劳则气耗”,过度劳倦、体力活动过度,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因此要做到劳逸结合,防止过偏会损伤脾胃功能。
最好从这五个方面来补脾虚
那么怎样补脾虚?
药食同源:中医认为很多药物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如现代人推崇的“精山饮”就具代表性,由黄精、山药、薏苡仁、茯苓、陈皮等多味“药食同源”的中药组成,其中黄精和山药为君药;薏苡仁、茯苓为臣药;陈皮为佐药,全方重在补气健脾、理气化湿、养心肺肾,共奏补“后天”,养“先天”之功效。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整体情况,辨证论治,君臣佐使,理法方药,从而未病先防,防病治病。
饮食有节:饮食要有节制,要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不偏食、不挑食;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要避免吃不健康的食品,如油炸食品、腌制食品,而且饮食要清淡。尽量避免饮酒,要戒烟,食物要多样化,一般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或薯类,成年人每天吃蔬菜半斤到一斤,而且最好深色的蔬菜能够占到一半,进食水果时要根据体质,水果有的是偏暖性的,有的是偏温性的,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
另外,还可以吃一些粗粮,如山芋,如果每天吃一点,或者每周吃一点,能防止便秘等。
建议每天多吃牛奶、大豆或者大豆制品,一般成人每天饮用牛奶300克,适当地进食一些大豆或者相当量的大豆制品,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而且能够促进肠道中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细菌的生长。
推荐经常吃鱼、禽、鸡蛋或者瘦肉,一般成人每日摄入的剂量,鱼虾类50到100克,家禽类50到75克,鸡蛋、鸭蛋等25克到50克。虾皮里面含有很高的钙,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对钙的需求。除了饮食要注意,每天最好要保持一定量的饮水,因为水是组成我们人体最重要的部分,每天足量地补充水分对人体保持正常的代谢和消化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合理地选择一些饮料。
情志调养:要保持心情舒畅,一般用以下几个方法能够很好地减轻工作压力,首先是读书。读书对舒缓工作压力是非常好的方法,也可以通过散步,或者听听音乐,特别注意要戒忧、戒虑、戒怒,这样才能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状态。
运动养生:一是运动要持之以恒,二是注意动静结合,注意形神的统一。在运动的时候要调整好自己的呼吸,注意精神的内守和自然保持一致。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度,不能运动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