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2021年江苏省慢病健康管理——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项目”线下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数据显示,目前导致江苏居民死亡的前五位癌症依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这些疾病严重危害着江苏居民的健康,也带来沉重社会负担。与会专家认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 “三早” 策略已经被公认为是癌症防治最有效的途径。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唐金海教授表示,癌症防治是事关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这次培训项目的开展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癌症筛查早诊人才。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兰青教授在致辞中感谢国家卫健委选择将此培训项目落地江苏,并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带动全省癌症防治工作的推进,将癌症治疗关口前移,真正造福江苏百姓。
据悉,本次培训班的线下实践课程于10月11日至15日、10月25日至29日分两期进行,来自全省13个设区市各医疗机构、疾控单位从事癌症筛查早诊工作及江苏省健康管理联合体成员单位的 217名参培人员除了完成线上理论学习,还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为期5天的实训,内容涵盖肿瘤筛查适宜技术、胃肠镜实操、常见肿瘤外科治疗进展分享、肿瘤影像案例分析、CPR培训等多个方面。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管理学系主任张群教授在授课中指出,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的精准筛查是提高肺癌生存率的关键,对于肺癌的高危人群,如50~74岁有吸烟、肺部疾病、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张群指出,通过低剂量螺旋CT检测能高效地识别早期的肿瘤病变。同时肺结节并不等于肺癌,因此发现结节也切莫过于紧张,建议根据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随访或相应治疗。
另外,结直肠癌是中国第二大高发癌症,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长期目标是降低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筛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结肠镜检查等。其中无创的检查方法如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对于老百姓而言有很好的接受度,通过初步筛查出高危人群,推荐进一步结肠镜检查。目前指南推荐的筛查方法: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推荐筛查周期为每年1次;粪便DNA检测,建议筛查周期为每1~3 年1次;结肠镜检查,推荐筛查周期为每5~10年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