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大力实施区域医疗高地“6655”工程
2021-07-21 16:2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年来,淮安市围绕“卫生体系健全、健康保障有力、防治康养结合、中西医药并重、专科能力突出、服务持续改进”6大目标,实施“稳增长、补短板、调结构、转方式、谋发展、惠民生”6条路径,提高胸痛、卒中、创伤及高危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5项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提高肿瘤、“三高”、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病、老年人和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妇女“两癌”及慢性妇科病5类慢性病防控水平,大力实施区域医疗高地“6655”工程,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稳增长,实现资源配置高质量。一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针对胸痛、卒中、创伤及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等,建立健全应急诊疗体系机制。二是壮大卫生人才队伍。实施卫生人才“6433”计划,出台《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暂行办法》等文件,强化引才、育才、用才。实行“县管乡用”人才聘用制度,增加乡村医生总量。三是提高临床科研水平。支持现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优先发展,争创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省级医学重点学科。

二、补短板,实现均衡发展高质量。一是补齐基层卫生短板。以家庭医生工作站项目带动县区增加对社区和村卫生室投入,规划建设20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对符合条件的中心卫生院改设二级医院。二是补齐智慧健康短板。升级完善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市、县、乡、村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普及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促进医联体龙头医院远程会诊、影像、心电、病理、检验等五大中心向基层开放共享。三是补齐专科医院短板。加大对儿童、老年、妇幼、精神、传染、康复等专科机构建设力度。四是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市公共卫生中心二期工程基本建成,按照辖区常住人口万分之1.19的比例核定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

三、调结构,实现服务供给高质量。一是调整能力结构。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县域实行县乡村一体化改革,促进医疗资源整合共享。二是调整专业结构。推进专科医院向大专科、小综合迈进,增加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三是调整服务结构。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有效降低肿瘤、“三高”、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病、老年人和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妇女“两癌”及慢性妇科病等5类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

四、转方式,实现管理创新高质量。一是突出党建引领。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党委会议和院长办公会议议事决策规则。二是激发创新活力。建立以科研为龙头、以重点专科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新技术引进与推广为内容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学科、人才、项目和成果“四位一体”的联动发展机制。三是转变服务方式。通过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开展诊前、诊中、诊后全程人性化服务,切实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四是注重精细管理。健全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等18项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五是强化综合监管。强化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完善市、县、乡三级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充实执法力量。

五、谋发展,实现改革成果高质量。一是提升发展能力。支持市一院打造高水平急诊医学中心,推进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建设,拓展市二院发展空间,推进市中医院医养融合发展。二是创新发展机制。推动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高效运作,以落实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契机,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三是厚植发展优势。牵头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卫生健康联盟。充分发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淮安研究所等“智库”作用,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加强与沪、宁、京、台等地医疗交流合作,借力发展。

六、惠民生,实现健康保障高质量。一是提升签约服务品质。把“首诊式”签约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经就诊流程,二、三级医院至少统筹安排10—30%的专科(专家)门诊号源,提供给家庭医生。二是关爱特殊重点人群。优化妇幼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大力推进母婴设施建设。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现与管理,健全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三是持续推进健康扶贫。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实施“党建+健康扶贫”升级版,健全二、三级医院专家定期到经济薄弱村义诊工作机制。

标签:专科;卫生人才;公共卫生
责编:浦琼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