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医者在心,心正药真。医生以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成为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聚焦坚守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的江苏省名中医,展现医生们医病、医心的感人故事,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因人制宜,不是‘为了手术而手术’,可做可不做的手术坚决不做,可做小的手术坚决不做大,不仅治人的病,更治患病的人。”吴建华作为徐州市中医院中医外科学科带头人,从医三十余年孜孜不倦,潜心医路,创新运用经典理论、经典方剂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每年完成三、四级手术200多例,被誉为“中医外科一把刀”。
始于兴趣,终于勤奋
1982年,吴建华以优异成绩从铜山侯集中学考入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谈起选择中医作为自己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吴建华表示,这不仅是因为兴趣,也包含着对中医的感激。
“少年时代家境不富裕,母亲体弱多病,经常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没钱去大医院诊治,只能找‘赤脚医生’‘土郎中’抓点草药治疗。”就是在给母亲熬药、喂药的过程中,吴建华亲眼见证了中草药的治疗效果,渐渐对中医、中药产生浓厚兴趣,“周末和假期里,我都要去地里采挖半夏、青木香、香附等中药,经过清洗、晾晒,然后卖给供销社挣些学费。”这些经历让他立下学习中医、治病救人的志向,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填报的全是与中医相关的专业。
1987年,吴建华以优异成绩从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听从组织分配回到家乡,在徐州市中医院工作至今。中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吴建华深知本科阶段只学了中医知识的一点皮毛,要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良医,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肯定不行的,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钻研、实践、参悟。工作后他从不喝酒打牌,无论春夏秋冬他每天都坚持阅读中医经典和名家验案。他博采众长、勤于临床实践,为了获得更多的临床机会,30多年来他常年坚持休息日下乡义诊,通过中医全科诊疗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各科临床经验。目前,他的中医辨证论治和经方应用技术已炉火纯青,深受基层病患的信服,每次他到基层义诊,方圆几十里患者都慕名而至,享誉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
“中医外科一把刀”,每年主刀手术200多例
中医外科手术历史悠久,古代中医早已熟练开展常见手术,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外科手术是中医‘扶正祛邪’的一种手段,大部分外科疾病外治与内治并重,相辅相成,以增疗效。”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吴建华在深入学习中医技术的同时,勤学苦练手术技术。刚工作时,为了熟练掌握手术技巧,自己买来带皮的猪肉练习缝合技巧,买来兔子练习做胃切除等外科手术,并先后三次到国内知名西医院进修外科技术,融会、汲取中西医之长。
从医33年来,吴建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工作,每年诊治病人6000余例,其中住院患者700余例。除熟练运用传统中医外治之法外,他也精于现代手术,跟上精准、微创之外科“新潮流”。他每年完成三、四级手术200多例,擅长常规或腔镜下结直肠癌、胃癌根治术、甲状腺癌根治手术,每年处置外科急危重症100余例,成功率98%,被患者誉为“中医外科一把刀”。
中西医结合,“邪去更扶正”
“中医治疗疑难杂症具有独特的疗效,在治疗慢性病方面,中医药的优势更加突出,这也给群众留下了‘慢郎中’的误解。”吴建华认为,中医治疗急病,也可以立竿见影,药到病除。
2016年,吴建华带领中医外科团队成功创建江苏省重点中医临床专科,中医外科以中西医结合为基础,以中医诊疗为特色,熟练开展各类恶性肿瘤的微创手术,在精准医疗、加速康复医疗、新技术应用方面在徐州处于领先地位。
“无论是小手术还是肿瘤根治术,在中医看来都是治标,往往不能消除病人的致病、致癌原因。外科手术是一把双刃剑,切除坏死组织,也给正常组织、气血带来损伤。”吴建华提到,要利用好中医在围手术期的作用,使手术的弊端降到最小。
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全过程,术前通过中医调节让患者以最好状态迎接手术,“邪去更扶正”;术后“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应用中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围手术期的中药应用,减少了患者对化学合成药物的依赖,降低抗生素等西药的使用,减少患者的住院、治疗费用。这一点在各种恶性肿瘤的术后中医药调理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中西医‘双剑合璧’,内外兼攻荡顽疾!”吴建华始终坚持中医为体,西医为用,在现代医学研究的基础上,不断研制改良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为病人排忧解难。
【名医名方】痰核消散汤
痰核指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多由湿痰流聚而成,结块多少不一,不红不肿,不硬不痛,用手触摸,如同果核状软滑而能移动,一般不会化脓溃破。痰核大多生于颈、项、下颔部,亦可见于四肢,肩背。多为肺肾阴虚,肝气久郁,虚火内灼,炼液为痰或受风火邪毒所致。
组成:柴胡10g,郁金1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白芥子10g,海藻15g,僵蚕15g,浙贝母15g,夏枯草10g,制半夏8g,土鳖虫15g,桂枝10g,甘草5g。
功效:疏肝健脾,行气活血,化痰散结。
主治:皮里膜外之痰核病,包括现代医学皮下脂肪瘤、慢性淋巴结炎等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方中柴胡、郁金为君药,以疏通气机,正所谓“百病生于气”、“治病先治气”。柴胡辛苦、微寒,疏肝理气、和解少阳之枢机;郁金辛苦、寒,行气活血解郁。党参、白术、茯苓、陈皮为臣药,以绝“生痰之源”。党参甘、平,益气健脾;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化痰;茯苓甘淡、平,健脾、渗湿、化痰;陈皮辛苦、温,健脾、燥湿、化痰。白芥子、海藻、僵蚕、浙贝母、夏枯草、制半夏、土鳖虫为佐药。白芥子辛、温,化痰散结,善化皮里膜外之痰;海藻咸、微寒,化痰、散结、软坚;僵蚕咸辛、平,化痰散结;浙贝母苦、寒,软坚化痰散结;夏枯草辛苦、寒,化痰、散瘀、消瘤;制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土鳖虫咸、寒,破瘀、搜络、散结。桂枝、甘草为使药,桂枝辛甘、温,调和营卫并引药达病灶;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行气活血、化痰散结之效。
加减:胸闷者加瓜篓皮、桔梗、薤白;疼痛者加元胡、川芎;质硬者加三棱、莪术、楮实子、牡蛎;气虚者加黄芪;阳虚者加附子、肉桂、鹿角胶;阴虚者加玄参、鳖甲、生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