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中医医院]顾植山
乌梅丸
2021-09-23 14:5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乌梅丸

组成:制乌梅30g、制附片6g(先煎)、川桂枝6g、淡干姜5g、炒川椒3g、辽细辛5g(先煎)、炒黄连8g、炒黄柏6g、潞党参10g、酒当归6g。

功效:调和阴阳,枢合厥阴。

主治:厥阴病。

症见:失眠易醒,常夜间1-3点醒,醒后难以复睡,或心烦口渴,自觉腹中有气上冲心胸,恶心呕吐等等。

用法:口服,每日1剂,水煎至200mL,分2次温服。

方解: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篇,是治厥阴病的主方。但长期以来,人们把乌梅丸仅视作治疗蛔厥的专方,现在中医方剂学教材更把乌梅丸放在了“驱虫剂”中。甚至有医家指乌梅丸为“杂乱无章,不足为法”“不中用之方”(舒驰远《伤寒集注》)。顾植山教授认为:六经辨证要重视六经病欲解时理论,六经病“欲解”不是“必解”时,“欲解时”实为“相关时”,是六经辨证的重要抓手,诊治许多疑难杂病的关键点。《伤寒论》“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凡在此时(特别是丑时)发生或加重的病症,都可能是“厥阴”出了问题,都可以从厥阴论治,乌梅丸为首选之方。

对于乌梅丸的方解,通常只讲药味酸、辛、苦的祛虫和药性的寒热错杂,忽略了药物的归经和药性的升降出入。在六经气化中,厥阴为三阴之阖,居两阴交尽,由阴出阳之位;阳升阴遏,厥热胜复。厥阴的失常,主要表现为上升的阳气与“阴阖”间的不谐调,所谓“阴阳气不相顺接”。此时若得气化之助,顺利完成“两阴交尽”的出阳过程,诸病可愈,反之则杂病丛生。《神农本草经》记载,乌梅有“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之效。张志聪在《本草崇原》中论述乌梅:“乌梅,酸也。主下气者,得春生肝木之味,生气上升,则逆气自下矣;……梅实结于春而熟于夏,主敷布阳气于腠理……后人不体经义,不穷物理,但以乌梅为酸敛收涩之药,而春生上达之义未讲也。”乌梅是未成熟的果实,性类厥阴,且生气旺盛,可助阳气升发,此方名“乌梅丸”重用乌梅之义;附子细辛,促少阴之枢转;桂姜人参,助初发之生阳;连、柏、归、椒,调厥阴之寒热。全方看似用药较杂,但恰是调整厥阴气化升降出入所需,杂而不乱,不失为治疗厥阴病的主方。

标签:
责编:邱雪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