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天的到来,扬州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中医师茆俊卿向大家建议该如何应季保健,适应季节的变化。
饮食清润,少辛增酸
呼吸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以肺为主要脏器,从鼻腔、咽喉到气管、支气管,再到肺,秋季干燥的空气很容易一路肆虐,沿途脏器都会受到伤害,干燥是伤害肺脏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也引发了众多呼吸道健康问题。
中医讲:肺喜润恶燥。《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茆俊卿强调,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夏天解暑的寒凉食物,这时候就要少吃了。饮食上多吃滋阴多汁之品,如银耳、冬瓜、无花果、百合、白茅根、蜂蜜、芝麻、核桃等。
入秋后,中医有“少辛增酸”的说法,多吃些酸味食物,如山楂、柠檬、石榴、葡萄、柚子、酸枣等,可以起到润燥滋阴的作用。
同时,平时炒菜最好少放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味之品,此类调味品均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再加上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过食则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不利于肺气收敛。又因味辛的东西都有发散的作用,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会导致人体发汗,调动人体肺部的阳气通过汗液从体内发泄出来,阳气发散了自然身体也就凉了。其次,辣椒、花椒等辛热刺激的食物也不应多吃,更不宜吃油炸、烈酒、烧烤、火锅之食,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状。
春捂秋冻,不得杂病
“春捂秋冻,不得杂病”是民间传统的养生之法。茆俊卿表示,秋季气温稍凉爽,初秋暑热尚未退尽,不宜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身体的耐寒能力,如果这时候穿的太多,捂得太严,就会过多出汗,使阴津耗伤,阳气外泄。
但秋冻也要因人而异,要根据情况灵活判断穿多少衣服,要冻得适度才行,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便使身体逐步适应凉爽的气候。如慢阻肺患者,大多怕冷,要及时添加衣物。
情志调养,排除杂念
秋季本是肃杀之季,古代素有“秋后算账”之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意思是说,秋季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宁,以减缓肃杀之气的影响;注意收敛神气,不使神志外驰,以保肺之清肃之气。
茆俊卿指出,情绪上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尽量排除杂念,避免私心太重、嗜欲不止;多与自然亲近,在空气好的地方多做深呼吸,以宣肺气;加之处暑是丰收的节气,植物果实成熟,户外风景迷人,此时很适合外出郊游散心。
食疗方推荐
五汁饮
食材:雪梨100克、荸荠50克、鲜藕50克、麦冬 10克、芦根20克。
做法:将前三种材料去皮、洗净、切碎,并混合榨汁;麦冬、芦根洗净,水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放凉。将两汁混合摇匀,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化痰、养阴润燥,适于痰热咳嗽、肺燥咽干、心烦气短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