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少吃哪些?听听江苏省名中医怎么说
2021-10-11 17:12: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秋风渐起,桂香、落叶、板栗、银杏、乌桕……提醒着我们,金秋已然登场。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身体上的小毛病:口唇皮肤干燥、秋乏、心烦、大便干结、感冒……慢性病者随着天气骤然的变化也容易旧疾复发。那么,秋季应该如何养生求本,提高我们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省名中医、肿瘤科主任中医师霍介格来跟大家一起话秋季养生。

饮食调理

养阴润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口唇干燥、干咳、声音嘶哑、大便干结等,因此秋季饮食宜多选养阴润燥之品,如山药、百合、银耳、雪梨、莲藕、芝麻、核桃、糯米、牛奶、白果、红枣、蜂蜜、菠菜、黄花菜、萝卜等。

增酸生津。秋季食酸。立秋后,可以适量选择一些酸的食物养护肝脏,润肺生津。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中所含的鞣酸、有机酸、纤维素等物质,能平息肝火,且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肠道蠕动可选梅子、李子、猕猴桃、山楂、柠檬、苹果、乌梅、葡萄、柚子、香蕉、酸奶、西红柿等。

温食养胃。秋意渐浓,阳气内敛,寒气上升,常常会引起自身免疫力下降而导致感冒咳嗽。“秋瓜坏肚”,因此偏寒凉的瓜类水果,如西瓜、哈密瓜等应尽量少吃。宜多进温食,可以晨起食粥,以养胃生津。如白粥、南瓜小米粥、百合莲子粥、冰糖银耳粥、杏仁川贝粥、猪肝山药粥、黑芝麻粥等。

另外,注意少吃蒜、葱、生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助燥伤阴;少吃油腻厚味之物,节制生食冷饮,不宜过多进补,伤及肠胃。糖尿病人不宜喝粥,水果在血糖稳定后控制在200g左右。

传统艾灸

艾灸,即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人肌肤,以温通气血。《扁鹊心书》中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刺激体表腧穴,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调节机体脏腑、气血、经络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扶正气”的目的。

膏方调理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在中医理论中,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是由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利用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理特点,根据各人的体质、病情,结合辨证施治而拟定的膏滋药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膏方为内服膏剂,膏方调补特别重视针对性,针对各人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类型,经辨证后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体用药,达到增强体质、顾护正气、祛病延年的目的。

标签:
责编:龚淑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