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擦伤导致脓毒性休克?专家提醒:小伤口也会引起大感染
2024-09-06 18:17: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徐丹丹 孙骏  
1
听新闻

日前,一位17岁运动员小伙因重度感染引发脓毒性休克,伴随肝肾功能损伤,最后住进了ICU,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重度感染?

运动员训练受伤是“家常便饭”,因此可以忽略吗?

小展今年17岁,目前是在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接受训练的一名专业运动员。不久前,小展在训练时右小腿被器材擦伤,粗心的他并没在意,只是简单清洗后就继续训练。半月来小展自觉受伤部位范围变大,但仍然没当回事。可近日他突然高烧不退,期间体温最高39.6℃,伴四肢酸痛、咽痛不适,甚至出现意识不清等症状,队友紧急将小展送往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急诊就诊。小展队友向医生回忆道“我们平时训练擦伤碰伤、流血留疤都是家常便饭,当时小展的伤口也没有明显开放性伤口”。

小伤口“打倒”大块头,没在意的伤口竟引发休克

接诊医生观察到小展脸色苍白,出现张口困难、伴言语含混不清,右小腿有一处2*1cm损伤,局部红肿痛,摸起来有波动感。根据小展的症状和半个月前的擦伤病史,诊断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当即给小展完善相关检查,检验结果显示严重感染及肝肾功能损伤,同时患者血压下降至78/25mmHg,意识水平较前下降,大小便失禁,确诊脓毒性休克。当即予积极抗感染、去甲肾上腺素升压、保肝降酶、补液等紧急处理。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急危重症中心副主任戴林峰立即联系骨科、普外科医师会诊,行切口引流,考虑坏死性筋膜炎,同时留取相关分泌物培养。由于患者严重感染伴多脏器衰竭,同时出现意识改变,予以收住ICU。

ICU医护团队悉心救治转危为安

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急危重症中心主任王醒、副主任仲跻巍带领医护团队先后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右下肢切口处换药,乙酰半胱氨酸保肝降酶,扩容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人血白蛋白补充白蛋白,依诺肝素抗凝,参附注射液益气固脱等。不到三天,患者神志转清,精神状态恢复,感染指标、肝肾功能明显改善,去甲肾上腺素减量,症状明显改善,经普外科医师评估后转至普通病房继续专科治疗。

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副院长、急诊主任蒋华教授介绍“脓毒症是一个全身都会暴发的疾病,全球每年有超过1800万严重脓毒症的病例,并且逐年攀升。脓毒症的病情很凶险,且病死率极高,全球每天约有14000人死于它的并发症。据国外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脓毒症已经成为重症监护病房当中非心脏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当然大家也不用过于害怕,日常的小伤口有可能导致脓毒症,甚至引发肾衰竭,但这个概率并不大”。

脓毒症(sepsis)是指因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定义为脓毒症合并严重的循环、细胞和代谢紊乱,其死亡风险较单纯脓毒症更高。脓毒症的发病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是感染,病原菌侵入人体,进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急性全身感染;第二个是免疫力低下。如果自身免疫力足够强大是可以杀灭细菌的并不会往脓毒症上发展,所以大家日常的时候要好好休息认真锻炼、规律生活有小病小灾的时候要及时处理这样可以提高免疫力。

脓毒症的症状:不仅会导致发烧,也有可能导致体温降低体温升高,但在高烧之后低温更危险,血管扩张得非常快,发烧的温度不足以补充血管扩张的热量和损失速度,就会出现低温或者也可能是体温调节中枢有问题,脓毒症除了体温异常之外还会乏力、打寒颤局部红肿热痛、呼吸心跳加快,甚至严重的时候食欲也不好恶心呕吐、意识状态不清。

日常生活中遇到伤口究竟该如何处理?碘伏、酒精、红紫药水该用哪个?如何避免伤口感染?

1、处理伤口该用什么药?

生活中伤口类型(擦伤、裂伤、刺伤、烧伤等)、伤口大小、严重程度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同。

酒精

酒精消毒的原理是通过酒精渗入细菌细胞内,导致细菌蛋白脱水、变性凝固,从而杀死细菌。常用的消毒浓度为70% -75%,因为75%的酒精与细胞的渗透压相近,这使得酒精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凝固前不断地向其内部渗入。

在使用酒精进行消毒时应该注意,酒精对伤口的刺激性较大,因此适合完整皮肤消毒,在黏膜和大面积创口处应谨慎使用。

碘酒

碘酒(碘酊)通常由2%-7%的碘单质与碘化钾或碘化钠溶于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组成。碘酊的标签上经常有标注“仅外用”,并且一般仅用于消毒。使用碘酒消毒时应该注意,不能同时使用红药水,否则会产生剧毒的碘化汞。此外,由于碘酒中含有酒精,因此一般用于完整皮肤,不宜用于伤口破皮、眼及口腔黏膜的消毒。

碘伏

常用的浓度是0.5%-1%;碘伏相对安全,刺激性小,涂擦伤口时几乎无痛,用于皮肤的消毒治疗可直接涂擦;黏膜的伤口也可以用碘伏消毒。另外用水稀释10 倍可对被污染的伤口进行冲洗。与碘酒一样,碘伏不能与红药水同时使用。对碘过敏的人群不宜使用。

双氧水

又称过氧化氢。过氧化氢(H2O2)的浓度为1%-3%。其原理是通过强氧化作用来发挥抗菌效果。双氧水的优点是刺激性较小,可用来清洗伤口创面、溃疡、脓痘等。但是双氧水稳定性不好,容易变质,如果在清洗伤口时没有看到气泡,则提示药品可能已失效。此外,使用时应注意不得与碘化物、高锰酸钾和其他还原剂、强氧化剂同时使用。

高锰酸钾

使用高锰酸钾时需要现用现配,应注意浓度不宜过高,一般在0.1%(该浓度下为淡粉红色)。浓度过高有刺激性,会损伤、灼伤皮肤。可用于伤口清洗、消毒及蛇咬伤的伤口处理。使用时应注意不得与双氧水、碘类消毒剂等同时使用。

2、伤口感染有什么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细菌无处不在,伤口为细菌入侵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细菌通过伤口(特别是开放性伤口)进入人体,当细菌达到一定量,人体内的白细胞不能抵御大量细菌时,就会引发组织炎症而出现伤口感染。

通常情况下,判断伤口是否发生感染需要观察伤口及周边皮肤是否有红肿的情况,一般来说伤口都会有或强或弱的痛感,但是如果伤口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且有持续加重的倾向,就需要考虑伤口感染的可能性了。

如果伤口发生感染,伤口周边的皮肤温度会相对较高,因此如果伤口出现红肿发热并且持续疼痛的情况,说明伤口很可能已经感染。

如果感染进一步加重,就会出现流脓现象,脓液是炎症过程中细胞、组织在细菌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发生液化坏死,加上血管的液体渗出,形成肉眼呈灰黄色或黄白色的浓稠状液体。

如果伤口出现化脓现象说明感染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如果感染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控制,则很可能进一步入血并通过血液循环造成全身感染,出现败血症等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3、伤口如何正确处理?

为了避免出现伤口感染,千万不能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小伤口不予理睬或敷衍了事。在出现伤口时,根据伤口类型选择合适的外用消毒药物及时进行处理。

对于擦伤、划伤等有创面的小伤口,如果伤口处有污物,应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再用碘伏、双氧水等消毒伤口周围皮肤。

对于刺伤等伤口较小的情况,可选择碘伏、碘酒、双氧水、酒精等对伤口进行消毒。此外由于刺伤可能会造成深部组织损伤,应去医院咨询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对于咬伤,应及时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并去医院咨询是否需要注射抗生素或狂犬疫苗等。

对于烧伤烫伤,应注意不要随便涂抹牙膏、酱油等,也不要刺破水泡,可以涂一些治疗烫伤的软膏,一旦伤口出现红肿热痛或流脓,应及时去医院处理。

水中的细菌较多易引发感染,如果身上有伤口最好不要频繁碰水,更不要泡澡或者游泳。

除此之外,很多人在出现外伤后喜欢使用创可贴将伤口包住,其实这样有时会加重感染的情况,尤其在炎热的夏天,因为伤口包裹太紧反而不利于愈合。如果伤口感染比较严重,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处理,按时换药。如果伤口创面比较大,更不要尝试自行处理,必须前往医院进行专业清创及相关治疗,避免出现感染加重等情况。

通讯员 徐丹丹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孙骏

标签:
责编:孙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