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院团队肌少症分子机制研究新进展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
2024-06-27 11:43: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敏 程守勤 孙骏  
1
听新闻

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老年医学科高伟教授团队与骨科芮云峰教授合作,在肌肉研究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国际肌肉减少症-恶病质-消耗性疾病学会(SCWD)会刊《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中科院一区)发表了题为“RBP4 promotes denervation-induced muscle atrophy through STRA6-dependent pathway”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在去神经诱导的骨骼肌萎缩模型中,脂肪因子RBP4通过激活骨骼肌细胞膜受体STRA6依赖性的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脂肪浸润和骨骼肌萎缩。本研究首次从脂肪组织与骨骼肌器官间通讯角度揭示了肌少症发病的新机制,提示靶向降低RBP4水平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肌少症的一种有效途径。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老年医学科高伟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骨科芮云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老年医学科张康振博士、东南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嘉雯、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金水为文章并列第一作者。

高伟教授介绍,肌间脂肪浸润是一种不可逆的病理状态,与各种骨骼肌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其特征是骨骼肌中出现脂肪细胞和脂质的异常沉积。在老年人中,肌间脂肪浸润增加不仅会降低骨骼肌质量,还会损害骨骼肌功能,从而使老年人罹患肌少症的风险增加。研究表明,骨骼肌中脂质及其衍生物的沉积不仅会诱导产生脂毒性,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炎症,还会促进多种有害脂肪因子的分泌,进一步加剧骨骼肌质量的丢失和功能失调。

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是一种约为21kDa的蛋白质,主要通过运输视黄醇(维生素A)发挥其生理功能。RBP4同时也是一种脂肪因子,通过其促炎作用在糖尿病和肥胖中发挥重要作用。高伟教授团队近年来针对RBP4开展了系列研究,发现其同样参与调控了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致病过程,相关成果发表在Eur Heart J、ESC Heart Fail、J Am Heart Assoc、Endocrinology等高水平期刊上。课题组前期发表在美国老年医学学会(GSA)会刊(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上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群血清RBP4水平升高与肌少症发病风险和严重程度增加密切相关(https://doi.org/10.1093/gerona/glac151)。本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RBP4参与肌少症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发现骨骼肌组织RBP4表达在去神经诱导的小鼠骨骼肌萎缩模型中明显升高,升高的RBP4来源于肌间异位沉积的脂肪组织。敲除RBP4(RBP4-KO)可显著减轻去神经引起的肌间脂肪浸润和骨骼肌萎缩,而给予RBP4-KO小鼠外源性RBP4重组蛋白可加重去神经诱导的脂肪浸润和肌肉萎缩。分子机制方面,RBP4可通过作用于骨骼肌细胞上其特异性膜受体STRA6,并激活下游JAK2和STAT3的磷酸化,导致蛋白质降解增加和合成减少,从而促进骨骼肌细胞萎缩。应用RBP4特异性抑制剂A1120可明显改善去神经诱导的肌间脂肪浸润和骨骼肌萎缩,从临床转化角度为以RBP4作为肌少症的药物干预靶点提供了思路。

据了解,相关研究成果已申报发明专利(专利号:CN202010409002.1.)。该项创新性工作为老年肌少症患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和依据。

通讯员 刘敏 程守勤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孙骏

标签:
责编:孙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