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一根本,坚持在经常中打基础、在融合中求实效、在创新中获源泉,努力将党支部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2016年,医院党委认识到支部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长期以来,医院仅有18个党支部,党员975名,有的党支部横跨数个科室,个别党支部党员数接近200名,在党委与党支部之间没有设立党总支,组织体系不健全、管理效能不够高,还存在党员参学积极性不足、组织带领群众力度不够、落实医改政策不到位不及时等问题。
面对问题,医院党委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详细计划,探索把支部建到科室,成立9个党总支,将原有的21个党支部增加到50个,实现“支部建在科室”全覆盖。
当时,有的医疗业务骨干包括少数党员有疑问,这样是否会削弱科室管理权限、是否存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争时间、抢人头”的情况。而几年来医院的发展,打消了这些疑虑。
在连续4年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3次跻身A+等次、全国百强,1次位列A等次,在江苏省内四次排名为第4、5、6、5名,居于省内第一方阵。2023年6月,医院入选江苏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重点联系单位,成为苏北五市唯一入围的地市级公立医院。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医院党委按照“政治可靠、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认可”的导向,选优配强支部班子,特别是注重党支部“领头人”的挑选,最大限度实行党支部书记和科室主任“一肩挑”,将党支部书记培养成党建和业务的“双带头人”。
经过调整后,科(副)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占比达60%,进一步压实“一岗双责”责任。对于科主任非党员情况或缺少行政党务“一肩挑”水平和精力的,选派部分行政部门负责人任临床一线党支部书记,而针对少数党建工作薄弱的党支部,则优选一批行政部门业务骨干充实到支委班子,既提升了基层党支部力量,又强化了干部培养锻炼。
将支部建到科室,建到服务患者的一线,对做好各项工作起到“定盘心”作用,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带头上,给群众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新冠疫情期间,每每执行重大任务,医院党员踊跃报名,援鄂、援沪、援宁、援扬……无论在哪一个战场,党员都是主力军,带队的都是党员领导干部,共有129名医生护士在抗疫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
全国先进工作者、肝胆外科主任祁付珍博士从北京领奖归来
在聚焦主责主业、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攻坚克难,取得一大批成果。胸外科学、急诊医学等学科多次入选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百强榜;肿瘤学在医院党委书记徐克平带领下,获批“十四五”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实现淮安市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零的突破”;肝胆外科党支部书记、科主任祁付珍带领团队深耕医疗前沿技术,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心实验室党支部书记王其龙与团队一起,5年来8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医院连续12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中榜上有名。
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了组织体系,增强了组织效能,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不仅引领了科室发展,更带动医院的全面发展。(宋倩、王树文、王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