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杨璞)随着南京正式出梅,7月16日即将进入今年的“三伏天”,但三伏天前的这几天“炎值”也很高。随之而来的是中暑患者开始陆续出现,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已收治13名中暑患者。
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居多,户外工作者特别要注意预防
今天(12号)上午,记者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了解到,这几天他们急诊科已经收治了13名中暑患者,经过治疗,已痊愈出院。
“这13名患者主要以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为主。多数患者是户外工作人员,少部分有基础病。”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吴炜炜介绍说,户外工作者容易中暑。还有部分老人为了节省电费,舍不得开空调,也会导致中暑。一旦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等症状时,就要注意是不是中暑了。高温天气外出时,最好提前补充400毫升水。从事户外体力活,出汗较多的市民,可以适当补充点淡盐水,适当休息,感觉不适及时就诊。
高温天三种人容易中暑,这些中暑先兆不可不知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杨润华提醒,以下三类人群更容易出现中暑,要引起重视。
1、露天工作或高温作业者。像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环卫工、建筑工等都属于要重点预防中暑的人群。
2、老年人:一些老人常为省电费,舍不得开空调,室内又通风不畅,可能引发中暑。
3、儿童,尤其3岁以下幼儿:有的家长推车溜娃,会给婴儿车加“遮阳布”“遮阳毯”,如果设置不科学,会导致婴儿车里面空气流通差,也不利于散热,婴儿车里面高温闷热,容易引发中暑。
杨润华提醒,中暑早期症状很多人不是太了解,应充分重视。如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高温天大量出汗后,不要立即钻进空调房,以免温差过大刺激心脑血管,诱发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意外。
防治中暑就喝藿香正气水?错!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藿香正气水,在夏季很多市民家中都有,人们旅行时会放进携带的常备药箱里,它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中成药。这药有什么作用?估计十有八九你会回答说是防治中暑!甚至在很多夏季的科普文章中也直接把藿香正气水列为防治中暑的药物。但是专家指出,藿香正气水并不能治疗中暑,原因是藿香正气类药物属于中医温热型制剂,不适合治疗中暑。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王勇副主任中药师介绍说,藿香正气水的功用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并没有“解暑”“祛暑”等字样的功效说明。作用类别为“暑湿类、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从这个角度来看,藿香正气水似乎确实不是解暑的中成药,那么,这种药防治中暑的说法又从何而来呢?真的跟解暑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中西医对“暑”理解不完全相同容易混淆
杨润华介绍说,藿香正气水治疗中暑,从西医的角度来说不是很准确,因为西医所说的中暑,也是老百姓一般理解的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以出汗停止因而身体排热不足、体温极高、脉搏迅速、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及昏迷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过久而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的障碍所致。从病情的差异上大致可分为四类:热失神、热疲劳、热痉挛、热射病等。比较通俗的理解是中暑一般是由于高温引起的、病情比较急的。所以中暑患者一般急诊接受的最多。所以,属于温热型的藿香正气类药物治疗西医所指的中暑的确有些不合适。
藿香正气水不能治西医的中暑,但能治中医的“湿暑”
杨润华介绍,一般中医把所谓的中暑分为三大类:阳暑、湿暑和阴暑。阴暑是因为暑天受寒引起的,类似于经常进出空调间而出现中暑症状的情况。阳暑基本与西医所指的中暑是一致的。而湿暑是湿热天气中出现的类似中暑症状,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这些湿暑症状用什么中成药?藿香正气水!因为它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孙刚表示,因为夏季暑湿容易侵犯人体脾胃,影响脾胃消化运转功能,人们常常感到头痛胸闷、浑身酸沉、胃口不好,甚至上吐下泻。此时可选用藿香正气系列的防暑(防湿暑)药品,但幼儿和年老体虚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酒精过敏者应慎用藿香正气水。
还需提醒市民,个别患者服用本品后出现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以及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患者使用时注意用药安全,特别是有过敏体质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本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