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胰腺癌伴发黄疸时,江苏省人医这项技术“可以相信”
2022-05-28 08:13: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成荣 何雨田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成荣 何雨田)肤色变黄、下腹部隐痛、胰头部占位,辗转多家医院均难以明确诊断……近日,疑似胰腺癌伴发黄疸难以解决的两位“同病相怜”的患者,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内镜技术的帮助下得到明确诊断并解决了并明显减轻了黄疸症状。“当我看到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的是‘细胞学诊断:(胰腺穿刺物)未见恶性肿瘤细胞’,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患者张先生说。

肖斌(右二)副主任医师ERCP手术中

突然全身黄染:病因不明,辗转多地确诊未果

据了解,现年57岁的张先生是南通如皋的一名普通退休工人,今年3月,张先生突然发现自己尿液颜色加深,肤色也越来越黄,就连“眼白”也比别人黄,随即又出现了皮肤瘙痒,背部、胸部不适及下腹部阵阵隐痛的症状。

担心身体出大问题,张先生立刻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腹部B超提示肝内胆管扩张、胰头旁实质性占位,同时胆囊积液并充满泥沙样结石。医生告知张先生,胰头部的占位可能是胰腺癌!

一听“胰腺癌”,张先生一家慌了神,赶忙前往当地多家医院就诊,预备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在胆管支架置入术减轻黄疸症状。“但是做这个ERCP没做成功,医生转而给我做了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来减轻我的症状”,张先生边回忆边说,“但是做完了有很多问题,比如洗澡的时候容易碰到水,害怕口子发炎,身上挂个袋子行动不方便,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仍然想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张先生说。

无独有偶,同样的情况也发正在患者许先生身上。两个月前的一个午后,许先生突感上腹部饱胀,当时并未引起重视,以为只是简单的胀气,晚上正常进食之后,腹部的不适感加重,就这样连续一周之后,许先生终于忍受不住前往当地医院就诊,CT显示,患者胰腺头部占位且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提示可能是肿瘤,且肝脏内多发异常低密度。同样地,许先生在当地医院接受了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但这个检查没有成功,后来又做了超声内镜下穿刺,结果是阴性不排除肿瘤可能,这时候眼白也黄了、尿液颜色也深了,我不得不去市里的医院看,可在医院做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后,病理结果还是阴性,没有办法进一步治疗。”许先生说。

两天内先后开展ERCP+超声内镜,一次性帮患者解决痛苦明确诊断

带着搏一搏的想法,张先生和许先生先后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胰腺中心,内镜组肖斌副主任医师详细地为患者进行了体格检查,两位患者皮肤及巩膜均黄染严重,且食欲不佳,面容痛苦,两人均在外院ERCP未成功,手术具有相当难度。经精心制定手术方案并尽快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于近日给予内镜治疗,术中成功为患者置入了胆管支架,并在超声内镜(EUS)下行神经节阻滞术(CPN),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完成了超声内镜下的穿刺活检术(FNA),取得病理标本,明确诊断。术后三天,两位患者黄疸症状明显减轻,人也精神了很多,早查房时,患者张先生紧握着肖斌副主任医师的手,说:“太谢谢主任了,我现在感觉非常好,能吃得下饭,睡眠也好多了,感谢你们团队!”张先生经病理诊断为一种良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胆管炎,否决了先前的错误诊断,并进而在肖主任团队的精心安排下进行了后续治疗,张先生一家由衷感激省人医胰腺中心团队的治疗和关照。

据了解,ERCP是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的英文缩写,它是将十二指肠镜经由口、咽、食管、胃插至十二指肠降部,并在此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然后由活检管道内导入造影导管,由乳头开口处将导管插入胆总管,注入造影剂(泛影葡胺等)后进行x线透视及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结构以及病变。此技术自1968年发明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成为诊断胰腺和胆道疾病的重要手段。“ERCP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诊断与治疗两个方面”,肖斌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目前,ERCP是公认诊断胰胆管疾病(如胰胆管结石、肿瘤、胰腺炎)的金标准,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具有一定并发症风险,原则上作为治疗手段,一般不建议实施单纯诊断性ERCP。”

肖斌副主任医师介绍,ERCP往往会结合一系列胰胆管疾病介入治疗,“比如治疗胆石病、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胆管癌、胰腺癌、壶腹癌引起的黄疸等胆胰疾病,具有无切口、创伤小的特点,使得原本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某些胆胰疾病避免手术的痛苦”,肖斌副主任医师提醒,“由于胆胰器官结构相对复杂,对ERCP手术操作的要求较高,建议广大患者前往具有相关经验的大医院求诊。”

标签:
责编:孙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