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胥林花)1个月前李女士打嗝时被女儿发现竟然长了两个“舌头”。胃镜检查后医生告诉她们这个新长出来的9CM“怪物”是个良性肿瘤,需要立即手术。因肿瘤位置特殊、体积大、血供丰富,成为内镜手术的禁区。而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切开食管和声带,术后病人吞咽和发音功能会受到影响,用于良性肿瘤创伤太大。如何安全微创地切除这个肿瘤成了一道医学难题。不忍看到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道早癌中心林洁副主任勇闯手术禁区,在内镜下完整剥离了肿瘤,保留了周边器官正常功能。超微创的手术没有留下一点疤痕,李女士次日即恢复了正常生活。
术前
意外:能吃苦的妈妈,舌头后又长出一个“蛇信子”
李女士来南京给女儿带娃多年。自小务农的她从不“娇气”,平常有点不舒服一声不吭,怕给女儿添麻烦。一年前出现干食下咽受阻,经常打嗝,她就尽量吃烂面条和稀饭。1个月前,她打嗝时张开嘴,女儿无意中发现居然有两个舌头。舌根部新长出来的细长“怪物”有点像“蛇信子”,不打嗝时又看不到了。联想到妈妈吃饭时的变化,孝顺的女儿带她到医院检查。胃镜检查出来结果吓了一跳,食管入口处长了个细长的“怪物”。
罕见:良性肿瘤长到9CM,病人随时有窒息风险
医生告诉她们,根据肿瘤的形状判断,这大概率是一个良性肿瘤。但是它特别“罕见”。一是肿块大,9CMX1CM的肿瘤堵塞了食管管腔的一半;二是基底部宽,长在食管入口,肿瘤蒂部与气管及咽喉部紧紧相连,手术剥离相当困难;三是血供丰富。肿瘤根部可见绿色血管网,丰富的血供滋养了肿瘤快速长大,但手术时极易大出血。
这个肿块呈半悬浮状态,如飘浮的水草。平常下垂在食管腔内,造成患者进食受阻、打嗝;偶尔在受到压力冲击(如打嗝、呛咳)或瞬间明显体位变化时,才会被顶到口腔内,所以很难被发现。医生说,这么大的肿块需要立即手术,否则随着体位的变动,肿瘤一旦压在声带上堵住气管入口,随时会引起窒息;肿瘤再长大堵塞食管腔,病人进食会越来越困难。
术后
头痛:手术切除创伤大,内镜剥离风险高
林洁主任也是第一次接诊这样的病例,她组织了头颈外科专家会诊。
因为解剖位置特珠,如果做传统的开放性手术,需要切开食管和声带,可能伤及紧紧相连的气管,造成呼吸、吞咽、发音功能的障碍,还有吻合口瘘的风险。用于这类良性的肿瘤,传统手术创伤过大,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会明显降低。
内镜下剥离(ESD)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肿瘤基底部太宽,术中手术深度极难把握。剥离浅了,可能会有肿瘤残留容易复发;剥离太深,又会伤及周围器官。最重要的是,肿瘤蒂部丰富的血供,剥离时必须要伤及血管。血喷出来会迅速遮住内镜,医生视野内红色一片看不到任何器官,很难着手止血;血液一旦喷到紧连着的气管入口,会迅速造成呛咳甚至窒息死亡。
成功:犹如针尖上绣花,半小时完整剥离肿瘤
李女士此前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强烈要求进行ESD手术,均被告知是手术禁忌症。想到传统手术后的大创伤,“心软”的林洁主任实在不忍心拒绝李女士母女。如何做到完整剥离肿瘤,又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呢?林洁主任和助手胡静雯医师以及麻醉师充分进行了评估,设想了各种可能。怎样把握好手术的深度,安全完整地剥离肿瘤?在视野盲区时,如何快速止血防止患者窒息?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术前制定了详尽的预案。
手术比预想的顺利,林洁主任稳稳地在“针尖上绣花”,隔着一米多的软管,内镜顶端犹如长了“眼睛”,巧妙地避开食管、气管和咽喉,紧紧贴着肿瘤壁切开;剥离肿瘤基底部时,不出所料瞬间大量血喷了出来,与此同时,抢在内镜视野模糊之前,林主任已经“精准狠”地止住了血。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顺利地将肿瘤“连锅端”了。
术后两个小时麻醉完全清醒,憨厚的李女士向着林洁医生竖起了大拇指。第二天,她已经开始进食半流,呼吸,吞咽和发音功能都没有受到影响,颈部也没有留下一点疤痕。
内镜手术时医生手握1米多长的软管进行操作,没有传统开放手术直接便捷,也没有腔镜手术的硬管支撑好,因此更考验手术医生的技巧、经验和心态。手指尖上的操作如果“失之毫厘”,手术效果会“差之千里”了。但是内镜手术有明显优势。“就如树干上长了肿瘤,常规的手术是将肿瘤同周围的树干都切掉,那部分树干原有的功能也就丧失了;而内镜下肿瘤剥离术,只单纯剥离肿瘤而不损伤树干,病人器官的功能就保住了”,林洁主任说,与常规手术相比,ESD手术治疗效果相同,但创伤小,恢复快,医疗费用低,患者生存质量更高,已经广泛运用于不同病期的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使很多患者免受大手术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