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胸部疾病科护士张晓雨,在抗疫这场持久战中,我一直积极响应主动参与,于2020年驰援湖北,2021年参与禄口抗疫,2022年南京疫情爆发,我又再次追随大部队奔赴一线。过程中有困难需要克服,有疲惫需要承受,但我始终觉得值得,并且愿意为之奋斗。钟南山院士说过:“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这便是我们医者的使命。
3月16号,南京疫情爆发,闻令而动,三天后,我们便出现在了大里聚福城的封控区现场。其实,这次的疫情封控小区离我家很近,当我开始收拾行李,给箱子贴上自己的名字时,望向疫情封控小区方向,我觉得很平静,一点儿也不害怕。我是一名医护人员,也是一名预备党员,我的本职与初心,都在那里。病毒肆虐,但好像总有一股力量让我们勇敢,去不畏病毒,义无反顾。
考虑到各方面原因,我们这次的核酸采集任务是上门采集,我负责其中一栋居民楼,23层高,总计650位居民。我们每日挨家挨户敲门,为每一个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不敢懈怠。期间天气不好,阴雨绵绵,随之而来的是湿冷的天气、打湿的防护服,冷掉的饭菜以及莫名的低迷氛围,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些许阻力。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个小女孩见我被淋湿了,很关心的问我说:“姐姐冷不冷,你等等我,我给你去拿干净的毛巾。”
我想说,有你们,我们的心里都是暖暖的,一点儿也不冷。临走时,她还送了我一幅画,画中人物是一身白衣,是我尤为珍爱的礼物。另外一层有一对瘫痪在家的老人,被病魔日复一日地折磨,每分每秒都在忍受煎熬,但每一次做完核酸后,都会跟我们说声谢谢,声音嘶哑,但言行神态却如此慈祥和蔼。在这里,阿姨们会贴心地搬出凳子给我们,只为了让我们能歇会,到了饭点,居民们经常会问我们有没有吃饭,嘱咐我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即便是一个人在家隔离的小男孩,也非常勇敢,每次都很配合,不哭不闹,还安慰我们,说以后也要成为像我们一样的人,保护更多的人。在这里,温暖不在多少,不在大小,往往在不经意的地方,微小的暖心之举就滋润了我们的心田,所有的疲惫也在一声声感谢中消失殆尽。
抗疫一线,与居民们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剪影中,不只有“天使白”,还有那一抹抹“志愿红”“藏青蓝",他们也在一直倾力奉献,配合我们的工作,日夜坚守,严格防控。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此时此刻,我们更要坚定信心,相信迷雾散尽后自会天光大亮,秉持医者初心,怀揣使命与梦想,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家国河山。(张晓雨)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孙骏 实习记者 顾言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