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实习记者 顾言午 通讯员 杨晶)从2020年开始,教育部规定每年3月和9月为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2022年3月是第4个近视防控宣教月。为响应教育部号召,南京市教育局主办、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参与承办开展了“2022年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暨南京市保护学生视力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科学防控近视,共筑光明未来”。
那么如何科学防控近视呢?各位家长不妨看看下面这份宝典吧!
避免以下误区
误区:近视可以等等,用用理疗,长大后再做激光手术。
解惑:近视一旦发生是不可逆的,处在身体发育期的孩子一旦近视,度数会持续增加。同时近视也无法治愈,不恰当的近视矫正行为可能对孩子造成更严重的危害。有的家长会采用按摩、耳贴或艾灸方法,但这些只不过是通过缓解疲劳后提高了孩子裸眼视力,造成假象;成年后的激光近视手术,也只是一种把眼镜“刻”在眼角膜上的方法,近视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因此,近视等不得,确诊近视后,应尽可能延缓近视进展,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而出现青光眼、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致盲性并发症。
误区:戴蓝光眼镜可以用来减缓近视。
解惑:防蓝光眼镜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减少短波长的蓝光对于人视网膜细胞的损伤,主要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国内外没有科研证据表明它可以预防近视。同时,波长较长的一部分蓝光可以调整生物节律、情绪、记忆力,如果这部分蓝光也被防蓝光眼镜阻止了,那么对人体就可能有害了。因此不建议给青少年儿童佩戴蓝光眼镜。
误区:近视眼镜会把眼睛戴凸,而且越戴度数越高。
解惑:戴镜对孩子并没有任何的伤害,反而有着很大的好处。对于散瞳验光后需要佩戴近视眼镜的儿童,及时戴镜矫正,可以使眼睛看得清晰,减少疲劳,从而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近视儿童眼睛的凸出大多是因为其自身的轴性近视眼轴变长造成的,和戴眼镜没有关系,相反如果不戴镜,近视度数会增长的更快,眼轴会更长,眼睛也就更突了。
误区:孩子看东西不清楚,查视力表看不到1.5就是近视。
解惑:首先,正常视力的标准是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3岁儿童正常视力0.6,4岁0.8,5岁以上才达到1.0,没有任何年龄段的儿童视力是要求达到1.5的。打个比方,1.5的视力就是考试的100分,不同年龄的正常视力就是这个年龄考试的平均分,同一份试卷对不同年龄孩子的难度是不同的,因此3岁孩子只需要和同龄的平均分比就可以,不用去和5岁的均分比,更不是一定要拿100分。
其次,影响视力的因素有很多,在屈光方面,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都会引起视力下降,其它一些眼表及眼内眼底疾病,甚至于神经系统疾病也会引起视力下降。
另外,视力检查也是一个主观性检查,需要孩子配合,如果孩子配合度不够,视力检查的结果也会受影响。因此,孩子的视力不好,不仅仅是近视,还可能存在其它原因。为了准确找到视力下降的原因,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发现视力比同龄孩子弱了,并到正规医院就诊,寻找病因。
科学防控近视发生近视前的预防:
控制视频终端使用时间
2岁内婴幼儿不建议观看或使用电子屏幕;
2岁以上幼儿观看屏幕或使用时间小于1小时∕天;
年龄越少每次看电视时间越短;
在看电视时,室内需要有一定的背景光线;
看电视的距离需要在2.5米以上,并且视线与电视机中线同高;
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使用电子产品学习或读写连续用眼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多做户外运动
每天2小时户外运动可有效预防近视发生:户外光照强度大,促进视网膜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这种物质有助于抑制眼球过快生长。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暴露在阳光下的户外活动能降低近视患病率,户外活动时间与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呈显著相关,且分多次进行的户外活动对近视发生的预防效果更好
用眼三个“20原则”
近距离用眼时间达到20分钟;
需要注视距离20英尺(约6米)外物体;
持续注视时间至少20秒。
做到“三个一”
正确的读写姿势应做到“三个一”,即手离笔尖一寸(约3厘米)远,笔杆与纸面40~50度夹角,眼离书本一尺(约33厘米)远,胸离桌子一拳(约6-7厘米)远。
改善用眼环境
黄昏、夜晚学习要保证室内光线充足;看书、写作业时要保证双光源照明(房间顶灯+台灯);台灯应放在写字手的对侧前方,避免手的影子挡住书本。
保证充足睡眠
1-3岁幼儿11-14小时的优质睡眠;3-6岁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的优质睡眠;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小时。
合理健康饮食
家长们可以给孩子多吃水果(猕猴桃、橙子、蓝莓等)和蔬菜(胡萝卜、卷心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
得了近视后的防控:
消除视觉模糊
消除视觉模糊是控制近视的首要条件。视物模糊的原因是青少年眼轴的过度发育增长,导致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在视网膜上无法清晰成像,而这种模糊像又会引起近视度数的继续加深,从而恶性循环。阻止度数继续加深的首要条件,就是要通过医学手段消除“模糊像”,即佩戴合适的眼镜。
减少周边离焦
眼球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普通球面的框架眼镜不能让各个方向的光线都落在视网膜上,黄斑区(视力最重要的区域)准确对焦时周边区域无法对焦,使得周边视物模糊,从而加深近视。角膜塑形镜(OK镜)和近年新兴的“周边离焦框架眼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一问题。
使用低浓度阿托品
0.01%低浓度阿托品在近视防控中的应用还在临床试验阶段,虽然有可喜的结果,但也有使用无效的儿童。因此需要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完善眼压、调节等相关检查再尝试使用,并定期复查相关检查,监测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