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实习记者 顾言午 通讯员 程守勤 刘敏)2月14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芮云峰教授课题组一项“膳食蛋白质摄入与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风险的关系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营养健康与衰老》杂志发表。芮云峰教授团队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低的每日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与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且这一趋势,不受性别因素影响。东南大学医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张元维为第一作者,芮云峰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
据介绍,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易引起骨脆性增加及相关骨折的发生。蛋白质主要参与人体内钙磷代谢、维生素运输和骨重塑平衡,是骨骼、肌肉和大脑维持健康功能的必要元素。然而,现有证据表明,全世界多地区居民的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仍有所不足,且与推荐摄入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鉴定与识别出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与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膳食蛋白质摄取计划将具有重要意义。
中大医院芮云峰教授研究团队基于大样本人群队列特征,在4707名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确定了442名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从而进一步分析了两组人群中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与骨质疏松患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每日膳食蛋白质摄入量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对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校正分析后,这一趋势仍表现显著。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一步确定了每日膳食蛋白质摄入量(61.2克)为预测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患病风险的最佳临界值。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团队发现每日膳食蛋白质摄入量在该值上的中老年人群,其骨质疏松发生风险较在该值下的人群有所降低。由此,该研究表明,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低水平的每日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与骨质疏松发生风险增加呈正相关。
营养专家建议:蛋白质摄入要合理,多重膳食不能少
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主任医师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骨骼肌量下降,摔倒、骨折和罹患各种慢病的风险增加。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人体的任何组织和器官都以蛋白质为重要的组成成分。如果膳食中蛋白质供给不足或合成不足,会造成负氮平衡,加速肌肉萎缩与机体衰老退化。另外,老年人自身蛋白质的合成能力下降,分解代谢增强,也会导致身体蛋白质的含量不足。
中老年人到底应该每日摄入多少蛋白质?又该如何增加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呢?金晖主任介绍说,对于肾功能正常的健康的中老年人,蛋白质的摄入量在1.0至1.2克/千克/天或更高水平(即1.5克/千克/天)可能对保护肌肉健康是有利的。对于慢性病如肺病、糖尿病等对蛋白质的消耗也比较大,这类老年人更需要特别补充。
专家建议,最好有一半是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鱼、虾、鸡肉、鸭肉、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和大豆等。但是长期从膳食中摄入过多蛋白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加重肾脏负担;易导致碱中毒;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高;增加肠道癌症危险等危害。
专家提醒,除摄入适量蛋白质外,同时要记住:动物蛋白(如禽肉、鱼虾等)、大豆蛋白和植物蛋白(如坚果、米面等)搭配在一起比单纯食用某种蛋白要好得多,提倡多种食物混合、搭配食用,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建议中老年人在保证优质蛋白摄入的基础上,主食增加全谷物、薯类等粗粮的占比,蔬果要新鲜丰富。另外,还需注意日晒太阳,加强抗阻运动,足量补水,只有达到了营养的均衡才能保证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