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实习记者 顾言午 通讯员 孙蔚佳)有不少产后妈妈会有这样的尴尬经历:拎个重物、抱下宝宝、几声咳嗽,打个喷嚏,甚至大笑一声,小便都会不自主的溢出来;还会伴随腹壁松弛、胯变宽,腰背痛等,还有一些中老年人有着这样的难言之隐:尿失禁、便秘、大便失禁、子宫脱垂、盆腔痛……这一系列问题的罪魁祸首——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
新江苏记者邀请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专家进行解读。
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女性盆底是由肌肉、筋膜、韧带及神经血管构成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它们互相作用和支持,像吊床一样,托住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让它们处于正常位置并发挥作用,控制排尿和排便、维持阴道的紧缩度。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是由于妊娠、分娩、疾病等原因导致盆底支持结构薄弱、损伤,进而造成子宫、阴道、直肠等盆腔脏器移位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常见症状有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便秘、大便失禁、慢性盆腔痛及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了广大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为当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五大慢病之一 ,被称为“社交癌”。据统计,我国成年女性发生率高达30.9%。
那么女性朋友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专家表示,可以先来做个盆底超声检查。
什么是盆底超声?
盆底超声是使用特殊配置的超声仪器,利用二维图像、三维重建、动态四维显示联合应用,在患者静息、缩肛、valsalva不同状态下,直观了解盆底的静态、动态结构、显示耻骨联合、尿道、膀胱、阴道、宫颈、直肠壶腹及肛管等结构,从而评估盆底各脏器位置、功能,脏器脱垂情况、盆底肌有无损伤等。
盆底超声能检查什么?
(1)协助寻找尿失禁的原因;
(2)明确盆腔脏器是否有脱垂并评估脱垂的严重程度;
(3)鉴别导致排便功能障碍的原因;
(4)对盆底深部组织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发现早期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
(5)发现尿道、直肠、肛管周围疾病及会阴部肿瘤等;
(6)盆底超声的随访复查可进一步评估康复训练和手术的效果,协助临床医生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是唯一一种可以评价术后吊带和网片植入位置及效果的方法。
哪些人需要做盆底超声检查?
临床上凡是怀疑有盆底疾病或具有盆底异常高发因素的患者,盆底术前、术后评估,盆底康复训练效果评估,均可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特别是产后盆底功能的评估,应该早期检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
可疑盆底功能障碍的人群均应行盆底超声检查,建议产后42天产妇及围绝经期女性行盆底超声筛查。
做盆底超声检查需要哪些准备?
避开经期,检查前排空大便,适度充盈膀胱(检查前10分钟左右排空小便)。部分患者尿潴留需导尿并拔除导尿管后进行检查,对于子宫膀胱等脏器已脱出阴道口外的患者应回纳脏器后检查。
无论顺产还是剖宫产,都会对盆底肌肉造成一定损伤,无论是否有上述症状,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次超声检查进行详细盆底功能评估,从而准确判断产后恢复情况,为生产后的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盆底超声检查还有“彩蛋”:通过超声可以检查腹直肌分离和耻骨联合分离情况。
腹盆腔的整体平衡,是通过腹壁肌层和盆底肌肉的相互协作以维持,腹直肌分离导致腹部松弛、腰背部疼痛、形体改变、骨盆不稳定,严重者出现腹壁疝气,直接影响到产妇的生活质量。
因此建议每位孕妇在产后42天即可进行盆底超声筛查,在产后1年尤其半年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这是盆底康复的“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