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范雨舟)今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消化科李祎主任在上专家门诊的时候遇到了一位面带愁容的病人。
原来,该患者3个多月前因为进食有哽咽感,在医院检查确诊为食管癌,一直在化疗。可是,最近半个月,这位患者感到越来越吃不下东西,一吃点东西就觉得噎得慌,吃下去的东西全都要吐出来,到最后甚至连喝水都咽不下去了。这名患者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医生都说没有办法,也不能开刀,建议他去城里大医院看看。就这样,他多方打听,来到了逸夫医院消化科就诊。
逸夫医院消化科李祎主任接诊了该患者,在询问病情并做了相关检查后,判断患者可能是食管癌晚期伴食管梗阻,并立即请消化科团队对病人进行会诊。随后,蒋小猛主任在了解病情后,决定为该患者进行食管支架治疗,用支架扩开梗阻的食管。于是,经过手术,为患者放置了食管支架后,术后当天,患者就可以进食稀饭等流质食物了。
专家表示,早期食管癌很难察觉,一旦出现吞咽困难、进食梗阻,大部分属于中晚期。借着这个病例,新江苏记者邀请逸夫医院消化科专家来普及一下食管癌的相关知识。
为什么要进行食管癌的早期筛查?
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的国家之一。早期食管癌无明显特殊症状,一旦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进食梗阻等情况,大部分都属于中晚期。
食管癌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确诊时的临床分期。早期食管癌经内镜微创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食管癌五年生存率不足30%。
在进展为中晚期食管癌之前,病人有长达5~10年的癌前病变及早期癌阶段,这段时间为食管癌早期筛查和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窗口期。
这些人群要进行食管癌早期筛查?
根据《2019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目前推荐下列人群需要进行筛查:
①40岁为食管癌筛查起始年龄,至75岁或预期寿命小于5年时终止筛查;
②出生或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比如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侧、秦岭、大别山、川北、闽粤、苏北以及新疆等地;
③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
④本人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⑤本人有头颈部肿瘤病史;
⑥合并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喜欢热烫饮食、饮酒(≥15g/d) 、吸烟、进食过快、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等。
染色内镜检查
采用什么方式进行食管癌的早期筛查呢?
《2019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推荐常规胃镜检查联合染色内镜检查作为食管癌筛查首选方法。
染色内镜就是在做胃镜的时候,给食管黏膜喷上一层染料,常用的染料就是碘液。正常的食管黏膜可以被均匀染成棕色,如果食管黏膜有炎症、癌前病变或者癌变情况,则呈现出不同特点的不染区,从而帮助医生更容易识别早期病变,进行定向精准活检或者在微创切除前更准确的确定病变范围。
食管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非常重要。据悉,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消化科及消化内镜中心常规开展食管癌的早期筛查及染色内镜检查,发现病变可以及时进行食管黏膜微创切除,避免癌细胞扩散,病人病情加重而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