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之道 至精至微丨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黄亚博:精研岐黄无止境,繁荣学术有担当
2021-04-14 23:52: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童棹凡 孙骏  
1
听新闻

编者按 医者在心,心正药真。医生以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成为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聚焦坚守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的江苏省名中医,展现医生们医病、医心的感人故事,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医道无穷,精诚为医。”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黄亚博一直以这句格言,激励自己履行中医职责。黄亚博学识渊博、幽默睿智,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有口皆碑。治学严谨,医德高尚的他,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对心理负担重的患者常不厌其烦地给予悉心开导,备受患者信赖。

黄亚博主编的《江苏中医药》期刊及《江苏国医大师文集》等

根植孟河厚土,入行却是偶然

常州是孟河医派的发源地,自古名医辈出。黄亚博就出生于常州这片中医热土,从小常听闻孟河名医的传奇故事,他深深被吸引,对传说的孟河名医充满好奇。年少的黄亚博还没意识到,这份好奇在后来影响了他的职业选择。“真正产生当中医的冲动其实来自于偶然,1978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语文老师说我语文功底好,文言文基础扎实,学中医是不错的选择。他这一席话,正好和我心里中医情结对上,让我萌生了报考中医的想法。”同年,黄亚博以优异成绩顺利考入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开启了学医生涯。

大学期间的黄亚博求知若渴,精勤不倦。“没有什么物质需求,一门心思就花在学习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学到真本领,把中医发扬光大。”黄亚博说。南京医科大学原副校长张前德教授是黄亚博当年的辅导员、班主任,他回忆:“大学期间,黄亚博一直担任年级学生会学习委员,他品学兼优,思路多、有想法、肯吃苦、能创新,经常组织大家编印复习资料,并创办了《学习通讯》,协助班主任、辅导员全面带动全年级的学习氛围,是身体力行的优秀代表。”

黄亚博与国医大师周仲瑛、国医大师徐景藩、国医大师夏桂成探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传承精华不泥古,守正创新不离宗

黄亚博毕业那年,全省中医界重要的学术阵地《江苏中医》(现更名为《江苏中医药》)编辑部紧缺中医人才,时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的王一峰教授正担任杂志编委会主任,王老亲自到应届毕业班去挑选学生。黄亚博因成绩出色,直接被王老“钦定”。1983年8月,黄亚博正式进入《江苏中医》编辑部。要胜任中医论文编审工作,不但要有过硬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须具备扎实的临床实践经验。在编辑部工作期间,他广读医著,兼收并蓄,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在江苏省中医院跟随周仲瑛、徐景藩、诸方受等名医抄方伺诊,练就临床本领。

1992年5月,大学毕业不到10年的他就全面主持编辑部工作。《江苏中医》是全省中医学术高地,编辑部自然成为江苏名医大家固定的汇集地。邹云翔、江育仁、周仲瑛、徐景藩、朱良春、干祖望、丁泽民、孟景春、丁光迪、张继泽、夏桂成、邹燕勤等名医都先后担任过杂志编委,并经常到编辑部召开编委会议,这使得黄亚博有比同年人更多的机会向名医大家请教,多年来他得到了多位大师的理论和临床指导。黄亚博对中医学术的传承创新发展有着颇多的感悟。“传承精华不泥古,守正创新不离宗”,黄亚博说,“传承精华是根本,守正创新是灵魂;离开传承谈发展是无本之木,离开创新谈发展则是固步自封。只有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二者结合,才能把中医药真正发扬下去。”

黄亚博在江苏省中医院坐诊

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

黄亚博擅长中医药治疗脾胃病、中医体质调理和亚健康膏方调理。在脾胃病治疗方面,他强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形成了从气血理论调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以及消化道肿瘤术后、放化疗后体质虚弱的中医药综合调理,临床疗效显著。他基于膏方研究大数据分析后提出的“膏方应用‘三辨三调’(即‘辨体质、辨病、辨症’和‘调治、调养、调理’)”方法,充分展现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面对患者的求诊需求特别是外地患者赶来却挂不上号的焦急、迫切,他常常加班加点,为患者加号加诊,深得患者好评。

作为江苏省科技传播首席专家,他带领团队成员致力于中医药文化和科普工作,常放弃休息时间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宣传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开展义诊惠民服务。近十多年来,他领衔主编了《新农村卫生保健》《实用社区卫生保健》《实用家庭卫生保健》等系列科普读本,分别获得全国中医药科普著作一等奖和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最受欢迎的十大中医科普好书。“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是黄亚博真正的内心期待。因工作成绩突出,他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黄亚博深入基层进行中医药科普宣传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我热爱这份事业,甘愿为中医药学术的繁荣发展而不懈努力。” 这是黄亚博的座右铭,更是他的真实写照。作为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中医药》杂志主编,黄亚博率领团队始终致力于推进中医药学术的繁荣与发展。由于业绩显著,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被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江苏中医药》杂志亦分别获得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江苏省双十佳期刊等诸多荣誉。

工作中,黄亚博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他主导实施的中医药学术发展“五个一”工程,全面打造了学术发展新品牌;他策划开展的专业委员会建设新模式,有力促进了全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和梯队人才培养。围绕中医药发展战略热点,他领衔主持了“中医药强省战略研究”“中医优势病种研究”“基层中医药发展策略研究”“江苏国医大师文集”等重大项目,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黄亚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践行着一名优秀中医药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江苏国医大师文集》举行首发仪式

【名医名方】四君三仙和胃方

组成:党参10g,丹参10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枳壳(枳实)10g,白芍15g,蛇舌草15g,甘草6g,焦三仙各15g。

功能:理气调血,健脾和胃。

主治:脾胃虚弱气血失调之胃脘痛、胃痞。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解: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胃脘处疼痛为主的病症,胃痞是指胃脘部痞塞不通、满闷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胃病多表现为胃脘近心窝部位痞满隐痛而无规律,多由饮食失当、郁怒忧思或素体中虚等原因导致气机不畅、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引发。对于久病者,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往往是本病的重要病机环节。故运用气血理论,以理气调血健脾和胃之法组方。本方由四君子汤、异功散、枳术丸、芍药甘草汤等配以丹参、蛇舌草、焦三仙合成。四君子汤、异功散、枳术丸、芍药甘草汤均为经典名方,具有益气健脾、理气和胃、化湿消食、解痉止痛等功效,配以丹参活血祛瘀止痛,“丹参一味,功同四物”,为胃病气血同病之证常用之药;而蛇舌草能解毒、利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抑制Hp、修复胃黏膜、抑制和逆转肠上皮化生等作用;更配焦三仙运脾醒胃、行气消食。诸药合用,全方共奏理气调血、健脾和胃之功。

加减:临床使用可灵活化裁调整。首先是四君子汤的活用:寒热难辨者党参易太子参15 g,口干舌燥者易北沙参20 g ,大便干结者易玄参30 g;大便溏软者用炒白术10 g,大便干结者用生白术30 g,湿气重者可将白术易苍术或苍白术共用;睡眠欠佳者可将茯苓改用茯神15 g,兼有舌疮或夹胃肠湿热者改用土茯苓30 g;甘草一般炙用,伴恶心呕吐者减量至3 g。其次是兼症用药:若气滞甚者加木香、砂仁;胀满甚者加半夏、厚朴、苏梗;胀痛甚者加延胡索、九香虫;血瘀刺痛甚者加莪术、五灵脂、蒲黄;寒凝冷痛者加高良姜、香附;脾胃虚寒者加桂枝、干姜;腹痛便秘者枳壳易枳实,加大黄、莱菔子;大便溏薄者加炒薏仁、怀山药;郁闷不舒者加绿萼梅、佛手;气虚甚者加黄芪,重党参;气血两虚者加当归,重芍药;反酸烧心者加黄连、吴萸、海螵蛸;烧心嘈杂者加半夏、黄芩、黄连;Hp阳性者加黄连、大黄,重丹参、蛇舌草。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童棹凡 孙骏

标签:江苏省名中医;黄亚博
责编:孙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