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下降,是正常现象还是生病了?超早期精准评估来了!
2021-04-14 17:0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月菊  
1
听新闻

人到中年,记忆力下降似乎总会发生,年纪越大,感受越深!是否老是丢三落四,忘拿东西?是否老是想不起或叫错名字?是否总是忘记原本想做的事,或刚到嘴边的话又会忘记?

最近,小编采访记忆障碍门诊的医生,收集了三个令人深省的病例,帮助大家学习判断,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案例一:记忆门诊,来得刚刚好

65岁的老张,近一年记忆力感觉明显下降:经常忘事,拿东忘西,前说后忘,老张非常担心:“该不会是老年痴呆的前兆吧?”

于是他来到苏大附一院记忆门诊评估,医生为他做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估总体认知功能,老张得分24分,已然达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那老张一定是患病了吗?非也非也!

医生进一步详细的评估了他的记忆功能、注意功能等,老张的即刻记忆、延迟回忆、再认能力、注意力都表现良好。于是医生进一步判定老张的认知功能在正常范围,无需紧张,正常随访即可,老张愉快地回去了。

案例二:综合考量延缓进展

73岁的李阿姨记忆力下降2年,家人陪伴其来记忆门诊就诊。医生首先通过量表评估后,患者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仅21分,属于轻度认知障碍。

李阿姨和家属听到“轻度”二字,便放心了,认为“年龄大了,记忆力下降是很正常的”。但通过更加详细的评估,医生发现李阿姨的记忆功能严重损害:即时回忆、延迟回忆严重障碍,语言功能也正在下降。

进一步完善头颅磁共振的检查发现,李阿姨头部负责记忆的颞叶海马区域有明显的萎缩,医生认为:病情进一步进展的可能非常大!

李阿姨接受了医生的早期治疗,并定期随访,目前,李阿姨的病情始终稳定,未有明显进展。生活能力一直维持得很好。

案例三:找清原因,对症治疗

76岁的老陈近一年出现语言减少、记忆力下降表现,家属十分忧心,于是家人带着老陈来到记忆门诊就诊,医生发现老陈表情呆板和语言减少,注意力特别不集中。真的是认知障碍吗?

通过全面评估,医生发现患者认知功能正常,但却存在着抑郁表现。原来,抑郁患者可以表现为假性痴呆,通过抗抑郁治疗,老陈的抑郁症状较前改善,记忆力也逐渐恢复。

看完三个病例,问题来了:如何判断生理健忘还是早期认知功能下降呢?一张表告诉你答案!

但早期患者可能仅仅出现记忆力下降,家属一般无法区分记忆力下降是生理还是病理的,更无法判断是否有进展的可能。这时,我们就该寻求记忆门诊的专业帮助!

“记忆门诊”不仅要对痴呆及其分类作出判断,而且要对轻度认知损害亚型作出诊断,即对痴呆的危险人群及危险程度进行识别与区分,对认知功能进行全面和精准的评估。

预约方式

关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信公众号,点击“微服务”→“预约挂号”→“十梓街院区”→“内科”→“老年医学科(老年记忆障碍专病门诊)”

苏大附一院老年记忆障碍门诊从2017年开始,就开展了全套认知功能评估技术。评估内容包括:整体认知功能评估、各个认知域包括:记忆功能、注意功能、执行功能、语言功能、视空间功能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神经精神症状、焦虑和抑郁症状评估。

通过全方位评估,准确判断早期患者病情及进展风险!

团队介绍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努力,团队不断改进和优化评估方案,老年记忆障碍门诊已评估了近200例患者,全套认知功能评估技术不仅能识别超早期认知障碍患者,判断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还能甄别神经精神症状以及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对于不同程度及不同类型的认知障碍患者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和治疗效果的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于2020年获得苏州市新技术项目二等奖。

标签:
责编:王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