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实习生 王文欣 王月 通讯员 孙茜)泌尿系结石作为一种泌尿系统的常见多发病,多在成人身上发生,但结石患儿也并不少见。最近,江苏省中医院泌尿外科接连收治了多例儿童结石患者,其中最小的患儿只有17个月!
宝宝哭闹不止 一查竟是得了结石
“孩子只有17个月,我们从没想过这么小也会得结石!”据患儿小美(化名)妈妈介绍,半年前,不到一岁的宝宝由于发热在安徽当地医院就诊,检查时意外发现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有一颗1公分大小的结石。不想孩子小小年纪就做手术,于是考虑保守治疗。然而半年间小美经常发烧,哭闹明显增多,还时常出现血尿,多次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孩子的肾脏积水越来越严重,结石也已经长到了2公分。今年年初,由于结石负荷过大,在医生建议下小美转诊到江苏省中医院泌尿外科。
“小朋友来的时候情况并不好,由于结石过大,右侧肾脏出现较为严重的积水,同时伴有低热和肺炎。”该院泌尿外科徐彦主任医师接诊后,决定将其收治入院。孩子先在儿科接受一段时间的抗炎治疗,病情稳定后转至泌尿外科治疗。
考虑结石对小美右侧肾功能已经造成一定的损害,手术的目的力求一次清石,加之患儿输尿管条件不是特别理想,徐彦主任带领治疗团队经过反复讨论,最终选择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中在全麻下在孩子后腰部,取直径不足4毫米的超微通道,借助儿童专用肾镜顺利进入输尿管,成功碎石取石,术后一周小美康复出院。
小小年纪为何会得“大人病”?
无独有偶,3岁的童童11月初因呕吐到医院就诊,也被确诊是肾结石。先后辗转省内外多家医院求诊,最终慕名来到江苏省中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完善检查后,医生发现孩子右侧输尿管上段有1公分大小的结石,伴严重的肾积水。考虑结石位置和大小,以及输尿管条件较好,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徐彦主任在全麻下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利用先天条件,软镜相继通过尿道-膀胱-输尿管进入体内,顺利完成碎石取石,整台手术没有留下切口。
在许多人看来结石是“大人病”,儿童为何也会得结石?徐主任介绍,通过对历年收治的结石患儿进行结石分析和代谢评估,我们发现儿童结石病人致病因素不同于成人,代谢性因素,如罕见病、基因异常,解剖方面的问题,如先天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尿液反流,尿路感染、饮食等因素都可能诱发结石。
以小美为例,医生对取出的结石进行成分分析,显示为二水草酸钙,进一步完善病因检查包括代谢评估、基因检测,证实患儿病因为原发性高草酸尿症Ⅲ型,而该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
儿童结石治疗比成人更困难
在儿童中,尿路结石也不少见。作为华东地区结石防治基地,江苏省中医院泌尿外科仅去年就收治了20余名结石患儿。
“为儿童治疗结石,比成人要困难许多。”虽然已经成功为200多名患儿进行结石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徐彦主任坦言手术不易。一方面,低龄儿童尿路十分纤细,有的地方甚至只有绣花针粗细,婴幼儿肾脏体积不足成人的四分之一,而且膀胱很小,想要把结石通过微创的方法清除,并且控制好并发症,减少出血,相对成人而言困难得多,对设备、技术的挑战性更大。另外,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结石复发率高达60%以上,所以意味着儿童一旦发现结石,治疗可能伴随未来的人生。
对于结石的治疗,专家表示取决于患儿年龄、结石大小、位置等多种因素。在正常情况下,当儿童的肾结石直径小于0.5厘米时,可以通过适当的饮用水帮助儿童通过尿道排出结石。超过0.5厘米的结石,由于儿童先天尿路条件很难自然排出体外,需要借助其他手段帮助结石排出。最简单的就是体外冲击波碎石,相对创伤小,可以多次重复操作。其他手术方式包括输尿管镜、输尿管软镜、经皮肾镜手术。总的来说选择何种治疗方式,要综合考虑患儿结石大小、位置、尿路受损情况,最终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儿童应该如何预防结石病?
徐彦主任表示,适量多饮水增加尿量,少喝碳酸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枸橼酸摄入,控制孩子日常饮食中蛋白、糖的摄入量。
专家强调,如果经常不明缘由地哭闹,出现腰疼、反复发烧、尿频、尿液带血或浑浊等情况,应当及时送医,通过尿常规、B超排查是否患有泌尿结石。一旦发现孩子患有泌尿系结石,早介入,早治疗,同时通过对结石成分、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的代谢评估后,找出致病因,从而制定系统、个性化方案,避免结石的滋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