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最近老胃病又犯了?这几招“护胃大法”怎能不知道
2020-12-25 19:1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孙茜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孙茜)胃胀、胃痛、打嗝、烧心、消化不良……入冬以来,随着气温越来越低,又到了很多胃肠功能不好的人群“伤不起”的时节。那么,冬季如何养胃才有效?今天特邀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陆为民教大家几招“护胃大法”。

为什么冬天胃病易发作?

“最近,由于胃病到门诊就诊的患者比平时多了三成,其中一半以上是老胃病复发。”陆为民主任介绍说,相对于其他季节,冬季胃病更容易发作,且易复发,主要与气候、情绪、饮食以及自身体质有很大的关系。

专家解释,冬季气温下降,不及时添加衣物,容易受凉,低温会刺激胃部毛细血管收缩,降低胃粘膜的血液供应,影响胃酸分泌,容易出现反酸、胃胀、胃痛等不适症状。此外,寒风凛冽,万物萧条的环境容易引起人们悲伤忧虑的情绪,对胃部健康也十分不利。饮食原因也是导致胃病反复的一大因素,随着气温一再降低,人们的食欲也会随之旺盛,暴饮暴食或是吃了生冷刺激的食物,也会使胃的负担加重,功能紊乱,导致胃病的发生。此外体质偏寒的人群,加上有慢性胃病的病史,冬季胃病更容易复发。

治胃病中医有妙招

1、内服中药汤剂

中医认为,寒邪犯胃,容易引起胃气凝滞,出现疼痛、胃胀等不适症状。冬季调养胃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服用中药汤剂,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中药主要有:脾胃虚寒的患者可用黄芪、白芍、桂枝、生姜、大枣、甘草等,如果是受寒所致的胃痛,可用苏叶、香附、陈皮、高良姜、甘草等 。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辨证开方,选择合适的中药调理。此外,可以针对性地服用院内制剂,如理气和胃口服液、仁术健胃颗粒、降胆通瘀颗粒、清幽养胃胶囊等。

2、巧用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应用历史悠久,其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中医外治方法的机理跟内服的机理相同,也是因人而异,辨证施治的。对于胃病患者,在服用中药的同时,可以配合接受腹部穴位贴敷、艾灸、热熨等治疗,可迅速有效缓解受寒所致的胃痛、胃胀等症状。对脾胃虚寒的病人,冬天也适合长期使用。普内科目前正开展“冬三九”的穴位贴敷治疗。

3、中药泡茶饮

对于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导致的胃病患者,尤其是容易焦虑的女性,推荐使用国医大师徐景藩治疗肝胃气痛的经验方。取绿梅花3克、佛手花3克、代代花3克、白残花3克、合欢花3克,加糖适量,放入容积约500毫升带过滤网的杯子中,加沸水冲泡,温服。上述剂量可冲泡1日,次日应更换新药。具有疏肝理气止痛、活血养颜的功效。

4、药膳食疗

中医云:“药补不如食补”,故在日常生活中可根据不同的体质、症状进行辨证分型,选择适合自己证型的食物进行食疗,下面介绍两个常用的食疗方:

砂仁猪肚汤

猪肚150克,高良姜20克,砂仁5克,生姜20克,油盐适量。将猪肚洗净切块备用。砂仁、洗净,生姜切片,与猪肚一起放进炖盅。加清水适量,用文火隔水炖2个小时,调味后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驱寒、补益气血。适用于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妇女或者是小孩,适当食用猪肚汤,对滋补脾胃有特别好的效果。

生姜红枣粥

生姜5片,红枣10枚,粳米100克,同煮为粥,早晚服用。

功效:温中散寒。适用于寒邪犯胃的人群,表现为畏寒喜暖,喜热饮,胃脘部得温则舒而痛减,舌苔薄白。

打好“保胃战”要“三防”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除了治疗,日常的精心养护不可或缺。打好冬季“保胃战”,要做到“三防”。

1、防受寒

包括防止腹部受寒和饮食生冷。胃病患者要根据气温的升降适时增添衣服,加强保暖。夜晚睡眠时要盖好被子,尽可能减少因腹部受凉而引起胃病复发或加重的机会。

2、防饮食不节

饮食以温、软、淡、素为宜,做到不吃过烫、过硬和过于刺激的食物,三餐规律,进食要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并戒烟酒。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

3、防情绪不佳

中医认为“思虑过度,脾气郁结,久则伤正,运化失常”,说明紧张、焦虑等会影响脾胃功能。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生气,也不要纠结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时刻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胃病的反复。

标签:
责编:孙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