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杨璞)2020年11月19日是第八个世界厕所日。如厕,被称为“天大的小事”。您也许不知道,每个人每天大约要上厕所6至8次,一年大约会有2500次。每个人一生中,平均有3年的时间是在厕所里度过的。
很多人上完厕所后都会第一时间尽快离开,谁也不想多呆一会。但是,上厕所真不要太不当回事,学会察“形”观“色”,也能找出自己健康问题的蛛丝马迹,甚至能及早发现你的健康疾患。
六种尿液颜色提示身体健康隐患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陈卓介绍说,正常新鲜的尿液颜色为淡黄色,透明、无沉淀浑浊现象。饮水量、冷暖、体温的变化,以及食物、药物的作用,都会影响尿色的深浅,如喝水多时尿量较浅,尿量增多,喝水少而出汗多时尿变浓,颜色就转为深黄。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都能够从尿液颜色的改变上反映出来,尤其是以下六种尿色,一定要提高警惕。
红尿:肉眼可见的红颜色的尿液一般是血尿,血尿是指尿中有超过正常量的红细胞,当一升尿中含血量超过一毫升时,尿显红色,肉眼可辨,叫肉眼血尿,这是常见的一个症状。发生血尿常见的疾病有泌尿系统疾病,各类原发性、继发性及遗传性肾炎是引起小儿血尿最常见的原因,尤以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最为多见。肾、膀胱、尿道结石均可引起血尿,尤以男性下尿道结石最为多见。
白尿:又称为乳糜尿,由于脂肪乳浊液进入尿中,好像牛奶一样,有时混有白色凝块或血液。此症状意味着体内淋巴管有病变。导致乳糜尿的常见疾病是丝虫病。此外,劳累或吃高脂肪食物时白尿也可能会出现。
脓尿:泌尿道化脓性感染,脓汁混入尿中,使尿呈脓汁样或混浊,常悬浮有絮状物,静置后有较多白色沉淀物。患有肾盂肾炎、肾积脓、肾结核或因梗阻、异物引起的尿路感染等疾病的患者,即可见到这种尿。
茶尿:血液中的胆红质经肝脏转化后变为尿而排出体外。所以,一旦肝脏有病,不仅胆汁储留,而且未经肝脏加工的胆红质还会直接进入尿液,使尿呈现黄如浓茶样颜色。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胆囊炎和胆石症等疾病,都可出现这种尿色。
黑尿:黑色尿比较少见,常常发生于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病人,如恶性疟疾病人,医学上称黑尿热,是恶性疟疾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此外,黑尿还可见于酚中毒、黑色毒瘤、尿黑酸病。
酱油尿:引起酱油色尿最常见的疾病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此外,亦可见于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肾脏挤压伤、大面积烧伤、溶血性贫血、错型输血,甚至剧烈的运动后,尿液也可似酱油色。
便便特殊形色也是健康“检测仪”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王元钊介绍说,正常粪便一般为黄褐色,成形软便,一般每日1~2次。如果出现以下异常颜色和形状的大便则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进一步做专业检查,及早发现问题。
柏油样便的粪便呈糊状,有血腥味,无臭味,外观为黑色,表面有油性光泽,像铺马路的沥青,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出血性胃炎和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是常见病因。
白陶土样便的粪便呈灰白色,较松散,形状似白陶土,是胆道的内腔受阻或外壁受压,胆汁不能通过胆道进入肠腔,将粪便染黄所致。常由胆道内肿瘤、乏特氏壶腹周围癌和胆管结石等疾病引起。
暗红色的血便或粪便中混有血液,多由下消化道出血引起。常见的疾病有小肠恶性肿瘤、结肠癌、结肠息肉、美克耳憩室溃疡等疾病。鲜血附在粪便表面或便出的全是血。见于痔疮肛裂、直肠息肉和直肠癌等疾病。
便颜色发白而且皮肤和黏膜发黄,多考虑是阻塞性黄疸。
沟便是指大便有一道沟或不规则状,是直肠癌和直肠息肉症状,应及早检查明确诊断。
泔水样便的粪便像淘米、刷碗、刷锅用过的泔水,粪便混有未消化的食物。大便次数多,量也大,无臭味或臭味较轻,排便常喷射而出。常见于霍乱或胃泌素瘤等疾病。
果酱样便的粪便颜色像巧克力糖,呈糊状,形似果酱或炸酱面色泽,粪便中常常有崩溃腐败的组织碎片,有恶臭。见于阿米巴痢疾。
糊状便的粪便呈糊状有泡沫,或像发酵的面团。患者便次多,伴有腹鸣、腹胀、多屁。常见于消化不良。
溏便类的粪便稀薄而不成形。多在黎明前或清晨发生,患者便次较多,排便时腹痛、量大,排便后腹痛消失。常见于夜间腹部着凉引起的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海蓝色水样便一般呈海蓝色或绿黄色,米汤样,内含半透明蛋花样或黏膜样物质,便次多、量大。常见于葡萄球菌性肠炎或抗生素性肠炎。
脂肪便类的粪便量多,表面有油滴,味酸臭。提示有脂肪水解、消化吸收障碍。见于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的患者。
硬球样便类的粪便呈坚硬球状。似羊粪样,不易排出。见于中老年人或久病卧床便秘者。气虚型便秘患者可尝试中医汤药或者膏方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