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胥林花)肺癌是一个致死率极高的恶性疾病,是全球头号的癌症杀手。从1985年以来,肺癌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多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肠癌死亡人数的总和。肺癌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国家,根据2015年统计,我国新发肺癌病例约为78.7万例,发病率高达57.26/10万。预计到2025年,我国每年仅死于肺癌的人数将接近100万人。
世界肺癌联盟在2001年11月发起的一项全球性倡议,把每年的11月定为“全球肺癌关注月”,旨在呼吁世界各国重视肺癌的预防。
根据美国国家肺筛查试验(NLST)报告显示,针对肺癌高危人群的低剂量CT(LDCT)筛查可降低约20%的肺癌死亡率。因此,许多癌症学会都已建议对相关人群进行肺癌 CT 筛查。在未来几年里,其胸部CT的检查数量,以及偶然发现的肺结节数量,可能还会有显著的增长,即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得以早期发现,不知不觉中,身边很多人被检出有肺小结节。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很多人因为肺小结节而寝食难安,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江苏省肿瘤医院 影像中心主任 沈文荣 主任医师
患有肺小结节癌变的几率有多大?是不是要一切了之?随访是不是越勤越好,越贵越好?针对这些市民关心的热点话题,记者采访到江苏省肿瘤医院影像中心主任沈文荣主任医师,请他做出权威解答。
肺小结节确诊,检查是不是越贵越好?
听说得了肺结节,很多人就慌了。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要不要立即手术?核磁共振、PET-CT、CT这么多检查手段,是不是越贵好?
沈主任说,其实这三个检查都有其优势劣势。核磁共振没有辐射,但对肺结节敏感性低,成像较慢,一次检查需要20—30分钟。CT检查时间短,几分钟就结束,性价比高,但有一定辐射量。PET-CT是检测肿瘤的敏感方法,但费用较高,有辐射,不能经常做。所以目前肺小结节最好的筛查手段是低剂量螺旋CT,多数能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在高危人群,更需要每年做低剂量CT体检。
肺小结节随访反复检查,吃射线危害大不大?
作为患了肺小结节,必须要随访检查。低剂量CT是常用检查手段。患者往往心存顾虑。不做CT怕小结节变;经常做CT又怕“吃射线”,内心又是无比纠结与害怕。听说裸露在X射线下会致使多种肿瘤产生,包括白血病、甲状腺癌、乳腺癌和肺癌等等,反复做CT检查,肺部结节可能没事,反而会诱发其他肿瘤?
对于肺小结节随访怕“吃射线”问题,沈主任说,其实不用太担心。通常CT的辐射剂量都在安全范围内,应用低剂量则辐射更低。国家对于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射线安全范围是20毫西弗/年以内,而每次常规CT所受到的照射剂量是3-5毫西弗。所以,偶尔一年几次的放射性检查,对一般人群身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大可不必因此而焦虑。
肺小结节随访检查,是不做的是越勤越好?
发现了肺部小结节要如何处理?多数医生会写上“随访”两个字,有的医生说3个月随访一次,有的医生说6个月,到底多长时间查一次合适?是不是越勤越好?有人说我干脆3个月查一次,这样才放心。沈主任说,随访怎么查,多长时间查一次,要因人而异。良性肺部结节通常生长缓慢,如果小结节在0.5厘米左右(肺部非钙化结节,与老结核灶留下的钙化点不同),那么以观察为主,初次3-6个月复查CT,如无变化,则延至6—12月复查一次,一般随访期为3年,以后每年体检一次即可。如果一个结节在数个月内,有逐渐增大趋势;或是部分实性结节;或直径>6mm的磨玻璃结节就一定要咨询专科医生。是3个月随访一次还是6个月随访一次,要看肺小结节的具体风险程度。肺部实性小结节超过2年无变化,而磨玻璃小结节超过3年无变化,一般多为良性结节。
肺小结节随访怎么查才对?
沈主任提示,肺小结节随访检查,不在于查的勤不勤,而在于查的对不对。有一点特别要强调,针对肺小结节的随访,最好要做到“三同”:同一个科室,同一台CT,同一个医生(检查,阅片),以尽量避免因CT扫描条件不同等因素导致结节大小测量上的偏差。打个比方,去年在某家医院体检报告肺结节直径5mm,今年换个医院体检报告肺结节直径6mm,可能有的人很紧张,病灶增大了,是恶性了。实际上,更多情况下结节大小是一样,仅是测量上的偏差。
肺小结节通常<10mm、其变化一般以毫米计算,对检查机器,医生诊断水平的要求都高。他建议,肺小结节患者首次随访就要确定一家口碑好的医院规范检查,其后不要随便换医院检查。不同时期不同医院不同机器检查,结果会有一定的误差。有些患者为了方便,在不同医院就诊检查后,带着影像片来会诊,对于变化不明显的肺小结节,医生很难做出明确诊断。而如果在同一家医院同一台机器检查,当不能确定结节是否有变化时,诊断医生可以从电脑中调出前后几次的影像片,通过对比,就可发现微小的变化。
肺小结节是不是数量越多越不好?
有的人发现自己是多发性肺小结节,很害怕,因为肺癌都是由肺小结来的。小结节越多,是不是恶变的可能性越大?沈主任解释,依据结节密度将肺结节分为三类: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和磨玻璃密度结节。其中,亚实性(半实半磨)结节的恶性概率最高,依次为磨玻璃密度结节、实性结节。对于实性 结节,如果是多发性的,特别是直径<5mm,那么,恶性的可能性非常小,恶性概率小于1%。但如果是亚实性(半实半磨)结节和磨玻璃结节,“多发”其实提示不好的信号。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数量越多,分布范围越广,处理起来难度大,病人如果手术创伤也更大。
磨玻璃样肺小结节是不是更可怕?
很多人拿到CT报告开始紧张,“磨玻璃结节”?是不是很容易恶变?
沈主任认为,对玻璃结节含有实性成分一定要小心。依据大部肺腺癌发展进程,在CT表现上开始为边界清楚的小GGN,然后GGN逐渐增大,再以后在GGN内出现实性成分(半磨半实,即部分实性结节),最后完全变成实性结节。故如肿瘤CT表现为半磨半实,则病灶已处在肿瘤早期,而不是早早期(原位肺腺癌);且半磨半实结节恶性概率最高。CT筛查检出肺结节,如果影像报告上描述有深分叶、短粗毛刺、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肺血管聚拢征以及明显的强化等都认为是恶性现象,千万不可懈怠。如果报告描述为磨玻璃样结节,则可能是炎性病变、机化性肺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癌前病变)、原位肺腺癌、早期浸润腺癌等,特别是含有磨玻璃成分的部分实性结节,无论大小都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般而言,两种或以上恶性征象同时存在,无论其形态结构如何均应首先考虑为肺癌。病灶呈磨玻璃密度时,肿瘤呈极其缓慢或缓慢生长,即呈惰性生长,据日本一组针对5~8mmGGN的随访分析,GGN生长1~2mm平均需4年零2个月,外科多行楔形切除(局部切除),术后疗效基本达根治;磨玻璃病灶中出现实性成分,代表肿瘤出现浸润性生长,即肿瘤生长开始变快,实性成分比例越多,生长越快;至完全实性时,则肿瘤呈加速、或快速生长,出现其它地方转移。
肺小结节是否都要一切了之?
对于肺结节,有一部分人是“不拘小节”,感觉无所谓,任其自生自灭。更多的人“谨小慎微”,过分担忧而寝食难安,不信任医生,到处咨询或反复检查;有人反复请求医生“一切了之”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漏过一个。哪怕有1%会恶变的可能,也不能留有后患。以至于寝食难安。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肺小结节是良性的,从美国大数据看,在体检中发现的肺小结节96.44%是良性的;另外,从体检人群中肺结节的检出率来看,根据上海长征医院一组报告肺结节检出率达89.3%[应用超高端64排或以上CT+肺结节人工智能(AI)],可以说多数体检人群有肺结节。从这两组数据看,虽肺小结节检出率高,但绝大部分没事的。
是否有恶变的可能,是否需要手术,应交由正规医院、专业团队评估肺癌的风险,作最准确的抉择。如果确诊为良性的根据医嘱规范随访观察。而经过专业的肺结节门诊排除良性、推荐去手术的高危结节多数是肺癌早期,经过规范治疗有望治愈。
哪些是肺癌高危人群?
所谓的“肺癌高危人群”,即50岁以上、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如石棉、辐射、二氧化硅等)、个人肿瘤史、直系亲属肺癌家族史、肺部疾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肺纤维化)、有长期二手烟接触史、长期油烟吸入史、吸烟指数达到400包以上者(即吸烟一天的包数乘以年数,如2包/天×20年=400包)。
专家还建议,反复咳嗽3个月以上,无肺炎、慢阻肺、慢性咽炎、慢性鼻窦炎或消化道相关疾病的慢性咳嗽人群,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最好做低剂量CT检查以排除肿瘤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