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医者在心,心正药真。医生以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成为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聚焦坚守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的江苏省名中医,展现医生们医病、医心的感人故事,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行善积德、终生苦乐、三生有幸。”国家岐黄学者、江苏省中医院方祝元教授用这12个字来总结医生这个职业。哪怕现在公务繁忙,每周二上午,方祝元雷打不动地开门坐诊。为患者解除病痛妙手回春,为学生答疑解惑培育传人,到临床,在一线,是方祝元不变的坚持。
世代中医家传七代,血液流淌中医基因
方祝元家中世代行医,名号“中和堂”。祖辈因躲避太平天国战火,举家由苏州阊门迁至苏北水乡行医,后家道中落,祖父和父亲没再行医,但家族里的中医血脉还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孙辈,传到他算起来是第七代。他还依稀记得小时候一生病发烧,奶奶就拿出药盒里的羚羊角磨粉冲热水,喝完很快就痊愈了。
高考填报志愿时,父亲说家族有中医传统,学医也挺好,老师也说他性格文静内敛,适合当中医,所以方祝元郑重地在志愿栏上填上了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放榜了,他的分数比录取线高了足足有39分,但方祝元毅然决然地来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医并非易事,方祝元刚入校就尝到了学医的苦头。“各种不适应,特别是学人体解剖那阵子,我天天做噩梦,打了电报说自己生病了,让父亲接我回家。”“闹情绪”的结果,方祝元决定休学一年。短暂的离开,反而让方祝元真正想明白了,跟着开中医堂的堂兄抄方,也让他体会到了中医疗效的神奇。第二年返校后,方祝元对中医的那份“初心”反而更加坚定了。
把脉辨证君主之官,研制灵丹护佑百姓
“‘学不贯古今,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断不可作医以误世!’任何职业都马虎不得,学医更是如此,技艺不精的庸医,是会害人的。”方祝元说。
在南中医的五年,方祝元各科目均分91.5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在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初到省中医院的三年,他每天不是到学校上晚自习,就是去病房值班,沉心静气,精进技艺。在同一批新职工中,因为表现优异,方祝元是第一位确定专业方向的医生,被留在省中名牌科室——心内科。“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能定在心脏科,对我来说是荣誉、奖赏,我工作起来浑身是劲。”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心内科,方祝元的研究方向逐渐聚焦到高血压及其肾损害上来,这一研究就近三十年。他带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血压重点研究室团队在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创建的“瘀热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在全国名老中医、江苏省国医名师唐蜀华教授学术引领下,注重理论创新,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以“潜阳育阴法防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为切入点,提出了重大慢病“病初即可及肾”的创新理论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衰”的学术思想,传承恩师名方,并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研发治疗高血压的“潜阳育阴颗粒”、病毒性心肌炎的“清热养心颗粒”、冠心病的“养心舒脉颗粒”和“银杏通脉丸”,先后获批江苏省院内制剂证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临床疗效,开启了中医中药参与高血压治疗的新途径,荣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及省部级科技奖项。2018年12月,方祝元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领衔的《高血压全程防治的中医药方案循证优化和疗效机制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立项,这是江苏省中医临床研究的重大突破。因为在中医药干预高血压领域的突出贡献,方祝元教授被评为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江苏省委人才战略工程“333高层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中青年首席科学家,并荣获江苏省首届“创先争新”奖。
教书育人甘为人梯,岐黄之术薪火相传
“精岐黄则济世、厚仁德而树人”,方祝元不仅是一位好医生还是一名传承中医药学的好教师。30多年从医从教生涯,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重要性。他倾其宝贵临证经验,甘为人梯,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专家组成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优势学科“中医学”学科带头人,他积极投身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是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的主编。他积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坚定中医信念,锻炼中医思维,带教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硕士60余名,他们中许多已成为各级医院的学术骨干力量。中医药师承教育是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和学术传承规律的教育模式,方祝元教授作为江苏省中医药学术经验师承指导老师,坚持通过现代教学模式与传统“师带徒”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传承中医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总结并梳理名医及导师诊治疾病的经验,系统分析、逐步消化,慢慢建立自己的中医思维,并创新性提出了“中医临床人才”全生命周期的六个关键环节——“辨证施治、量效关系、守方变方、临床经验、学术思想和理论创新”。
做好中医院掌门人,人才强院名医辈出
中医医人,协调五脏六腑,想做一个好医生和做一个好的医院“掌门人”,道理是相通的:头顶公益性、胸怀老百姓,一手抓人才、一手抓文化,中医优势立院、综合实力支撑,全院上下团结、“五脏六腑”协调。
作为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深知人才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他在自身成为省名中医的同时,着力为医院培养更多未来名中医。为此,积极推进人才强院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地提出了江苏省中医院的“333人才战略”:第一个“3”,建设好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人才队伍;第二个“3”,老中青三个年龄梯队,让老有尊严、中有成就、少有前途;第三个“3”:业务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服务型人才,使医院人人皆可成才。医院拥有全国唯一的5名国医大师,在国医大师精神指引下,传承创新,近8年来,方祝元通过推出“省中黄埔”、青苗工程、青年博士联合会、海外百人研修计划、“名医宝塔”等务实举措,培养出了一大批青年才俊,成为各学科的骨干人才和中坚力量,目前医院拥有全国最多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为未来的省名中医、全国名中医打下厚实基础。
名医名方
胸闷、胸痛、心悸是现代人常见的不适症,为了纾解症状,方祝元向读者推荐“养心舒脉方”,益气养阴,活血舒脉。
组成:党参12g,麦冬12g,五味子6g,生炙黄芪各15g,玉竹12g,百合15g,莪术6g,牡丹皮6g,丹参15g。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舒脉。
主治:胸痹——气阴两虚、瘀热内结证。
症见:胸中窒闷或胸痛隐隐,心悸气短,疲劳乏力,心烦不寐,面红汗出,舌质暗红或紫暗,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涩。
用法:水煎,口服,早晚各温服200ml。
方解:本方为方祝元主任中医师结合多年自身临床经验创制而成,广泛应用于临床三十余载,疗效甚佳,目前已制成院内制剂养心舒脉颗粒。方中党参、生炙黄芪健脾益气生津,皆为补气要药,其中黄芪善治胸中宗气,使得心脉流畅,同时生炙同用可防性温动火。麦冬、玉竹、百合滋阴生津、润肺宁心,养心之阴同时,与党参、黄芪、五味子相协,达到气阴双补之功效。丹参善于祛瘀生新,消肿止痛,养血安神;牡丹皮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莪术破气行血、消积止痛;三药合用,活血通络,痰瘀并治,清热凉血。此方用药注重调和气血、攻补兼施、寒热并调,故补而不腻、泻而不伤。方祝元主任中医师始终认为治心之病,必注重心主血脉、心主神明,故此方始终强调用“和血法”治“君主之心”以调和血脉,用“安神法”治“神明之心”以安定心神;同时不忘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治心同时应强调顾护脾胃之养。
加减:胸闷胸痛反复加重难得缓解者,加失笑散、姜黄,以活血止痛、行气解郁。瘀热相搏而见胸痛着而不移,且兼见烘热、烦热等热象,加红景天、绞股蓝,又可益气健脾。早搏,脉结代,心动悸不安者,加用生炙甘草、白芍,酸甘化阴,以安神定悸、益气养血,柔肝止痛。失眠而伴心情抑郁、夜眠梦多者,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安神助眠。心神不安、惊悸、健忘,兼见食少便溏、小便不利、湿痹拘挛,加茯神、山药、薏苡仁。(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记者 童棹凡 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