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全产业链标准化!南京市溧水区蓝莓产业破局“小农业”模式
2024-07-01 19:09: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袁丹丹  
1
听新闻

凭借丰富的花青素含量和酸甜可口的味道,蓝莓在水果市场上素有“浆果之王”的美誉,备受消费者的喜爱。进入6月,南京的消费市场迎来了一波溧水蓝莓的集中上市,助力市民实现“家门口”的蓝莓自由。

溧水区并非蓝莓原产地,小小的蓝莓是如何从无到有,逐步成长为溧水特色农业的?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今天,溧水的蓝莓产业又该如何突破“小农”模式的局限,谋求更好发展?近期,记者探访溧水蓝莓核心产区,了解溧水蓝莓的全产业链标准化道路。

推进标准化,布局全产业链谋求整体发展

溧水有近40年的蓝莓种植历史,种植面积近1.5万亩。其中,省级绿色优质基地达到1.2万亩。说起蓝莓,溧水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方明保如数家珍:“全区有经营主体29家,其中各级龙头企业12家,合作社9家,家庭农场8家,有机认证企业2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0家。此外,种植企业29家,加工企业10家……”蓝莓逐渐成长为溧水特色经济林果“五莓”之一,开始向产业化迈进。

发展势头喜人的同时,溧水蓝莓产业同样存在不少短板,方明保坦率地表示:“我们的蓝莓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缺点也有不少,比如品种、种苗、技术参差不齐。另外,设施栽培、科研投入、供应链体系、品牌等方面都有欠缺。”

如何补短板强发展?前几年开始,溧水区就着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工作,今年的重点就是蓝莓。所谓蓝莓全产业链标准化,简单来说,就是在蓝莓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建立标准,意味着蓝莓的一二三产都有了统一清晰的标准,这对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全产业链标准化,将大大促进溧水蓝莓产业整体高效优质发展。

方明保说:“今年3月,我们举办了溧水区蓝莓产业发展研讨会,5月举办了溧水区蓝莓联盟成立大会。最近,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起草的蓝莓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方案草案出炉,计划下半年进行全区推广,这将是我们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聚焦普适性,标准化解决蓝莓共性问题

“溧水的第一颗蓝莓就是我带着团队在白马种下的。”提起溧水蓝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吴文龙研究员话音带着笑。事实上,不仅仅是在溧水,吴文龙与他的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蓝莓研究的。

30多年后,吴文龙和团队又与当地的企业、政府合作,拟订了《蓝莓绿色生产技术规程》《蓝莓绿色果品加工技术规程》的初稿,即蓝莓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草案。据悉,目前《规程》已经进入申报阶段,经相关部门讨论通过后,就可进行推广。

在吴文龙看来,溧水推进蓝莓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溧水种植蓝莓时间早、年限长,而且当地的土壤合适、农户的技术好,效益也好,整体产业认可度高。”同时,在种植品种上,当地每年都引进新品种,但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品种,“哪些适合、哪些不适合、哪些需要一定的技术,农户没有试种就引进,吃了不少亏。”

新拟订的两个规程,一个规范了蓝莓的种植,农民怎么开展种植管理、怎么施用肥水等;一个规范了蓝莓加工的标准,意味着从鲜果种植到深加工都有了一个绿色安全生产的标准,对推进溧水蓝莓产业发展作用明显。吴文龙说:“规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蓝莓种植和加工的共性问题,规程都讲得很清楚,农户根据规程,就能清楚地知道怎么种植可以实现稳定高产。特别是在加工方面,比种植更加明确。”

着眼产业化,做好蓝莓产业发展领头人

在溧水种蓝莓,南京双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辉算是首批“吃螃蟹”的人之一。从早期的兔眼蓝莓,到顺应市场更新蓝莓品种、尝试连栋大棚种植,推进蓝莓深加工,再到如今华东首个蓝莓智慧温室大棚,周辉每一步都走在蓝莓产业发展的前列。

“温室大棚是可以种的,今年我们的蓝莓提前5个月,与最早一批的云南蓝莓同步上市,亩产最高可以达到4000斤,最大的单果直径34mm,常规果径也有24-26mm,亩均效益可达20万元。”这组数据出自蓝莓智慧温室大棚,是他探索蓝莓种植新模式的最新尝试,验证了智慧化种植可提高蓝莓品质,并提前上市,帮助溧水蓝莓在与云南、山东等产区的竞争中突出重围的想法。

在向新质生产力要效益的同时,周辉依旧关注传统的露天种植和连栋大棚种植。“露天种植亩均效益约2万元,连栋大棚约7万元,从收益来看智慧化种植收益最高。但种蓝莓是有成本的,土地、苗种、人工之外,还要考虑蓝莓的生长期,设施农业的成本。”因此,露天种植和连栋大棚是溧水蓝莓的主要种植方式。作为溧水蓝莓协会的会长,周辉必须基于农户实际推动蓝莓产业的提升。

更新品种是周辉近几年重点推进的工作。“蓝莓品种更新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更新什么品种、市场是否认可、收益有没有增加,都不是你说说就可以的。你得种给农户看。”周辉不仅带头种,更总结出了一整套的《蓝莓基质种植水肥一体化模式》,从选品育苗开始,一点点向农户推广。对于区局推动蓝莓全产业链标准化,他不仅大力肯定,更提出一产是关键,要推动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二产要创新,要解决现有的局限性大,影响力不够的问题,推动精细化管理,特别是人才,是蓝莓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力求精品化,全生态种植开拓更好前景

“这是我们全丰农业的主打品种,叫米乐全丰2号,目前正值采摘期。那边的红色蓝莓,叫红珍珠。我们的蓝莓完全不用药,直接就可以吃。”站在全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园里,大片蓝莓田被防鸟纱网遮得严严实实,隔着纱网就能看到,枝头颗颗熟透的蓝莓,珍珠一般圆润,表皮上厚厚一层白霜,看起来既分外诱人。莓园的主人陈奕同一边介绍一边邀请大家品尝,枝头采下的蓝莓带着六月阳光的温度,果香独特、口感酸甜,入口惊艳。

陈奕同种蓝莓与众不同。市场上喜欢大果径,他却认为果径大小更多取决于品种,小的未必不好吃。好蓝莓不仅要看大小,还要看品种、口感、新鲜度、果香甚至存储。“有些品种不耐存储,新鲜的果子比较硬实,口感饱满,表皮有果粉,入口无渣,还有就是果香,每种蓝莓的果香都不一样。现在大家都喜欢以大小区分果子品质,但后面,我打算尝试以果香作为区分。”

陈奕同不太爱说标准,因为“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但他却是将标准做得最高的一批。2012年陈奕同在白马种蓝莓,为自己定的第一个标准是不用药。为了这个标准,当年引进的苗种死了一半,他却抱着撞到南墙也不回头的信念,一路磕磕绊绊前行。除了不用药,他还选择最优质的苗,莓园里十多个品种,都是他特意引进的更适合温暖地区的南高丛系列。

好蓝莓需要优质的管理,因为人手不足,陈奕同宁可将亩产可达2000斤的蓝莓降到亩产500-800斤,也要确保质量。别看全丰申请的是绿色食品,但做的却是有机种植。好品质自然有市场,即使是蓝莓大量上市的六月,莓园的鲜果也不零售,“都是客户直接下订单,每斤可以卖到80元”。

通讯员 袁丹丹

标签:
责编:孙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