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爱卫新征程 健康中国行”主题活动在江苏省溧阳市举行。作为智慧急救领域发展的参与者和同行者,紫云智能深度参与此次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展示的《上车即入院,急诊救治开启“零时差”高速通道》短片、圆桌论坛中多位专家分享讨论的“急救信息联动预警呼叫系统”,以及活动现场正式发布的“溧阳救在身边”小程序,都有紫云智能技术支持的身影。
数智赋能,紫云助力溧阳打造县域“黄金急救圈”
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在致辞中指出,应急救护工作是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应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组织优势、群众优势,以“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活动为抓手,加强部门联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通过信息化、人工智能方式,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护工作成效。溧阳在应急救护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做出了特色。希望溧阳再接再厉,勇于创新、认真总结,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溧阳经验”,也希望通过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让懂急救、敢急救、会急救的人越来越多,让“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成为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溧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周永强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溧阳市初步构建起院前急救组织保障体系,以两个市级公立医院院前急救中心和八个基层医院院前医疗急救站点为核心,构建了覆盖全区域的“1+2+8+X”区域医疗救治体系,实现中心城区12分钟、镇(村)30分钟内可达的“医疗急救圈”,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随后,溧阳市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市爱卫办主任潘建中介绍了溧阳市打造院前院内急救医疗信息衔接平台的相关创新与实践。由紫云智能提供技术支持,以溧阳市智慧急救区域协同平台为依托:推行急诊急救一体化建设,构建起覆盖全市域的智慧急救生态体系,即“1+2+8+X”区域医疗救治体系(以“1”个指挥中心为总指挥,“2”家大型医院为骨干,“8”家乡镇卫生院为医疗主体的区域性医疗救治体系)。大幅缩短急救响应时间,实现急救服务均衡发展,确保每一场紧急情况都能得到最迅速、最专业的应对。
加强应急救护服务 护航全民生命健康
在活动第二篇章“救在身边·多维分享”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天兵,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王勇,北京急救中心数据和信息科主任张进军,贵州省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葛兵,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徐峰共同围绕“加强应急救护服务,护航全民生命健康”圆桌对话主题展开深度交流。
王天兵介绍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在加强应急救护服务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和取得的成效。他表示,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多年来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为依托,积极发挥国家级医学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员单位共计2500余家,完成信息链接单位近2000家。已初步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创伤救治及应急救护服务体系。
葛兵分析了贵州省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应用“急救信息联动预警呼叫系统”对于提升区域应急救护能力的深远意义。他指出,“急救信息联动预警呼叫系统”具备急救救治业务支持、数据沉淀、质控管理等功能,目前通过系统医院已经累计救治21000名急危重症患者,且该系统已经在贵州省覆盖120多家医院,推进体系化急危重症救治,尤其创伤救治,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圆桌论坛中,王勇分享了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在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和科普宣传方面的工作和成效。张进军阐述了北京急救中心优化急救流程、探索“每个120电话都能接起来”“把新技术引入到120中来”的创新实践。徐峰结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大楼每天可接诊急救1000人次的先进实践,论证了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对于急诊救护的必要性。
“溧阳救在身边”小程序正式发布
活动第三篇章,溧阳大众版特色急救工具——“溧阳救在身边”小程序正式发布。它由紫云智能提供技术支持,拥有自动获取呼救定位、支持音视频多手段一键拨打120、查找AED等功能。真正把急救推向公众,实现“救”在身边。
当日上午,参会人员一行还到溧阳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进行实地调研,工作人员给多位专家现场展示了其信息化支撑的高效急救服务反应机制,即“1+7+7”区域急救医疗信息平台。通过1个平台、7大系统,打通120指挥中心、院前急救等7个节点信息壁垒,提高院前急救和创伤、胸痛、卒中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将“病人等医生”转换为“医疗资源等病人”,最终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抢救零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