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改,让老百姓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
2022-10-27 11:25: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作为全国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近年来,江苏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以省级综合医改试点为契机,以强基层为重点,不断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通过建设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县域医共体、推进“所转院”等举措,强基层、保基本,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

病人村头做检查,

上级医院出诊断结果

10月14日上午9点左右,在距离东台市30多公里的梁垛镇临塔村卫生室内,村医张晓华利用卫生室内的智能健康一体机为村民朱大爷量了血压、测了血糖,“空腹血糖14,超过正常值不少!”张晓华随即与镇卫生院取得了联系,在网络另一端——镇卫生院主任医师曹国永实时查看了朱大爷的检查报告,嘱咐张晓华给朱大爷正常注射胰岛素的同时,要加服“二甲双胍”,一个月后复查。朱大爷紧张的心稍微宽慰了一些。

67岁的村民周阿姨最近稍干点农活,就觉得心慌、气短、胸闷,也来到村卫生室就诊。村医林丽华为她做了心电图,十多分钟后,心电图报告就打印出来了。林丽华说,这个报告是由镇卫生院出的,如果遇到疑难情况,还可申请东台市人民医院出诊断报告。这是近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的一幕。

如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大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据东台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崔海介绍,东台市是江苏省区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也是全省首批基层卫生十强市,近年来,东台市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精心打造了影像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心电诊断中心、区域审方中心等十大中心,并将全市20多家乡镇卫生院、320多家村卫生室联成一张“网”,推动基层医疗服务优化升级。

前不久,东台市安丰卫生院上传了一张急诊病人的心电图,请求东台市人民医院心电诊断中心专家帮忙解读。中心专家收到请求后,发现是位急性心梗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于是,值班医生立即电话指导当地医生马上给病人溶栓治疗,并联系120前去支援。在多方齐心协力的配合下,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崔海说,通过这张“网”,东台进一步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如今,老百姓可在村卫生室抽血、做心电图,由乡镇卫生院或东台市人民医院出检查结果,村民不出村就可以查十几种癌症指标和血糖、肝功能等项目,逐步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看病少花钱’目标。”

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

百姓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

老百姓看病难,主要是看大病难;看病贵,主要是到大医院就诊贵。如何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小病解决在家门口?

2018年起,针对全省乡镇卫生院存在的小和弱问题,江苏省卫健委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计划在76个涉农县(市、区)建设200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带动区域内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高邮市送桥中心卫生院,是扬州市近年新建成的18家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之一。建成投入使用不久的中心,门诊大楼、病房大楼窗明几净,医护人员和病人忙碌而有序。在该院宽敞明亮的血透中心,20台血透设备一字排开,每天有60位患者在此接受治疗。正在接受透析的50岁的钱师傅是送桥镇庙家村人,已经肾衰十多年的他,过去每周要坐车颠簸几个小时到扬州大医院去透析两次。这成为让他痛苦不堪的往事。

“现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透析,条件一点也不比大医院差,骑电瓶车20分钟不到就到了。早上来透析,中午就能回家。而过去,去一趟扬州来回就得一天。”钱师傅说,这边环境干净,也不用排队,费用还节省了一半多。

据了解,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能力水平介于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之间,普遍设置12个以上二级临床科室,以及检验科、影像科等辅助科室,配备10种以上大型常用设备,建立远程会诊、影像、心电、病理、检验等中心,开设上级医院专家工作室,多数中心能开展多种三四级手术。

患子宫肌瘤的50多岁的胡女士,刚刚在送桥中心卫生院做过微创手术,“我现在恢复得很好,苏北人民医院的专家和本地医生给我做的手术。”胡女士说,这儿离家近,亲属照顾方便、花费还少,医生说出院时自掏3000元就差不多了,如果进城市大医院至少得自费1万元。

送桥中心卫生院院长顾正荣告诉记者,近年来医院引进一大批新技术、新设备,常规开展无痛胃肠镜诊治、B超颈部动脉斑块检查、腹腔镜手术、血液透析治疗等。“过去这类手术患者都要转到上级大医院去做,如今家门口就能完成。”

省卫健委基层处副处长汤苏川解释,近年来我省农村撤乡并镇,农村居民集中转移速度很快,一些乡镇卫生院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村民会直奔三级大医院。而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是选择人口密集、远离县城的重点乡镇,在中心卫生院的基础上,集中优质资源,按照县级医院基本标准医疗服务能力新建或改扩建的医院,让农村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在乡镇解决。

据介绍,目前全省已基本建成160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诊疗病种范围和技术项目普遍达到150种以上,平均服务范围覆盖4.28个乡镇,平均服务人口达17.1万人。实现居民常见病慢性病基层首诊、精准分诊,推动了服务模式转型。

“所转院”与中医治未病,

给百姓更多选择权

我省是中医药大省,中医药正为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着力打造“星级”中医馆,引领基层中医从“有没有”向“优不优”发展,在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实现中医科全覆盖。

在仪征市大仪中心卫生院中医馆,67岁的陶大爷正在接受理疗。陶大爷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腰痛、腿麻多日,最近来到中医馆接受治疗了一周多,“感觉好多了!当时是拄拐杖进来的,现在能下床走路了。”院党支部书记王德明介绍,在这里中西药并用、针药并用是特色,越来越多的百姓相信中医、选择中医就诊。

据省卫健委介绍,目前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比例稳定在20%左右。97%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针灸、推拿、牵引、理疗等不少于6类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让老百姓看病就医时有了更多选择。

随着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在基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备受关注,我省在县级层面普遍开展了“所转院”。射阳县合德镇41岁的李女士,去年在县妇保院做免费“乳腺癌、宫颈癌”筛查时,乳腺钼靶检查发现了一个肿块。“我以为不疼不痒不是什么大病,丈夫又在外地上班,自己还要带两个孩子,起初,也就没放在心上。医院李敏主任多次打电话催我去复查,我还是没重视。后来李主任又前后到我家两次,跟我反复讲危险性,并为我联系了盐城市级专家,最终确诊我为早期乳腺癌,并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负责的医生救了我一命。”

据介绍,所谓“所转院”,即由妇幼保健所转设成为妇幼保健院。省卫健委妇幼处处长束一平介绍,过去,县级妇幼保健所不提供产科和儿科等医疗服务,功能单一,医防脱节,难以满足全面两孩政策后县域内妇女儿童健康需求。“所转院”主要是在原有为妇女儿童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增设住院病床,开展产科住院分娩、妇科以及儿科等临床医疗服务。

据了解,近三年来,全省完成新建、改扩建13家县级妇幼保健院,截至2021年底,全省59家50万人口以上县(市、涉农区)妇幼保健院建成率达到67.8%,全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所转院”建设在2021年度全国妇幼健康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南通启东市妇幼保健院建成县级三级妇幼保健院,并入选全国“十三五”妇幼保健机构优秀建设项目典型案例。

标签:
责编:浦琼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