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卫生健康、医保、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4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生命健康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全市临床创新药申报累计超50个以上;重点打造1个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争创2—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部省共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或区域分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行动计划》明确,生命科技创新名城建设的八项重点任务:
一、加快市场创新主体培育。分梯度建立30家龙头培育企业、50家面临突破企业和100家发展潜力企业培育库,分类施策、精准服务。鼓励引导生命健康领城高水平研发平台及其核心骨于人才团队来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并遴选5—10家给予重点支持。
二、推进临床产业深度融合。建立医、企、研、金共同参与的医工合作模式,搭建医疗机构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需求信息平台。以创新产品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为试点,探索建立研发项目医学伦理审查协作机制,加快源头创新产品的早期研发。试点建设研究型病房,打造临床试验高地。
三、实施生命健康科技专项。对重大项目,分阶段给予研发投入10%—20%的资金支持,累计不超过1000万元;对一般项目,一次性给予研发投入10%—20%的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每年对在宁医疗机构为组长单位的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个的资金支持;每年对遴选出的在宁医院、企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医工合作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个的资金支持。
四、推动生命健康重大平台建设。重点打造2—3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按年度服务绩效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大力支持有学科地位和影响力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临床医学中心培育项目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部省共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国家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对培育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分三年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
五、支持创新产品产业化。对于注册一类、二类新药和生物类似药进入临床Ⅰ、Ⅱ、Ⅲ期阶段,给予阶段资金奖补。对获得生产批件,并在本市产业化的项目,根据产品类别和投资额给予资金支持。对取得第二、三类医疗器械证书,并在本市产业化的项目;对研发新型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康复功能用品等并取得相应资质,且在本市产业化的项目;对企业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国家新四类药品)的药品;对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洲药品管理局、日本药品医疗器械局等机构批准,获得临床批件、境外上市资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均给予奖励。
六、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制定《生物医药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实施办法),完善创新产品推广应用评价体系,建立创新产品研发应用的正反馈机制,定期发布《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生物医药类),建立生物医药创新产品进入临床使用绿色通道。
七、创新医疗服务模式。逐步建立覆盖健康管理(体检)、临床诊疗、康复跟踪等全生命健康周期的市域人口单病种大数据库,搭建区域各层级卫健机构、社区、居民家庭个人互联互通共享的单病种大数据平台网络,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以“医护药技健教研”中心化平台一体延伸,加快构建机构、行业、区城甚至全域“互联网+医护药技健教研”联合体,搭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模式。选取10家诊疗服务量靠前、群众就医需求大的互联网医院试点开设“在线方便门诊”,采取预约线下取药或快递配送的方式,实现方便门诊功能。
八、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制定产业链投融资机构重点名录,每年组织开展50场以上融资推介活动,深化与华泰证券战略合作,围绕招商服务、企业选育、基金股权投资、投行咨询等七大合作重点,设立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基金、直投基金,实现与华泰证券业务链的全面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