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大二附院首例“人工耳蜗”开机成功 特教老师从无声走向有声世界
2022-01-30 12:40: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顾言午 陈艳萍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实习记者 顾言午 通讯员 陈艳萍)“这一周太神奇了,几十年没有听到过声音,居然听到了!”35岁的王女士患有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2021年12月28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功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这也是南医大二附院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开机一周,王女士正渐渐从“无声世界”走向“有声世界”,她说自己最开心的事是终于可以听到3岁宝宝呀呀学语的声音,可以陪着自己的学生一起成长,可以创作出更好的手语舞蹈作品。

高考前夕 

一觉醒来什么都听不到了

王女士今年35岁,在南京一所特校当老师。说起自己的耳朵,王女士只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和小朋友玩贴墙游戏时,捂住左耳有嗡嗡嗡的响声,捂住右耳却没有任何声响,姨奶奶说她和人讲话时喜欢看着别人的嘴巴。后来发现右耳是极重度听力损失,但是她和家人并没有在意,因为左耳还是好的。

意外发生在高考前的一个早晨,“醒来后突然什么都听不到了,爸妈拿着锅碗瓢盆敲啊砸啊还是什么也听不到”,之后王女士开始了漫长的求医过程,最终在北京协和医院,医生告诉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做人工耳蜗了”。

“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人工耳蜗对我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王女士选择了保守治疗,左耳经过治疗能够听到微弱的声音,此后十多年,她靠着残余听力工作生活。

通过看口型 

与三岁的宝宝交流

尽管听力几乎尚失,尽管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但王女士一直是奋发向上的,她在特殊学校当老师,教聋班的孩子们理科,她同时精通手语尤其是手语舞编排,常带着学生一起演出,去年十月更是考取通过率很低的国家社会工作者证……

但,听力丧失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宝宝今年三岁了,“她出生那会,我们都不敢发声讲话,只让爷爷奶奶教她说话,怕影响她语言能力”。和宝宝的交流?“主要靠看口型,从小听不到声音的人,都炼就成‘看口型’的特异功能”,王女士道。工作上,特校最后一届聋班毕业,王女士的工作岗位也转到了后勤。

植入人工耳蜗 

重新感受有声世界

2021年11月,王女士通过一项公益行动申请到免费人工耳蜗,并于12月底在南医大二附院成功接受右耳植入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伤口恢复,1月2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正式开机。当技术工程师将言语处理器也就是体外装置和植入体进行连接,时隔多年,王女士的右耳再次感受到声音,“特别激动,感觉自己的大脑被激活了一般”。

这些天,王女士正在慢慢感受有声的世界,尽管目前还听不清,还需要继续训练逐步学习、适应,但通过微信接受记者采访时,字里行间王女士依然难掩喜悦之情,“听到了就已经是个奇迹,以后我会有更多的可能”。对于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王女士有着种种期待,“可以听到宝宝的声音;能听到更多的音乐,可以和我的小可爱们一起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我想陪着我的学生一起成长;还希望能为和我一样的残疾人做更多,为他们提供更专业的帮助……”

采访中,王女士也多次感谢南医大二附院耳鼻咽喉科张大为医生在人工耳蜗植入过程中对她的帮助,“特别热心又特别有耐心”。

早发现早治疗 

阻止听力损伤的发生

南医大二附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陈仁杰教授介绍,耳聋是因为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先天及后天的许多因素都可能引起耳聋。先天性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母亲妊娠分娩过程中的感染因素等,多导致患儿出生时、出生后不久,就出现听力的损失。后天性因素引起的耳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包括中耳炎、鼓膜穿孔、外耳道炎、耵聍栓塞等。

专家提醒,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好听力,如果必须暴露在嘈杂的环境中时,应当佩戴特殊的耳塞。听力筛查是及早发现、及时管理听力损失的有效方法。早发现、早治疗可阻止或延缓听力损伤的发生、发展。

人工耳蜗植入适用于双耳重度或全聋者,助听器补偿效果不佳,听得见、听不清的患者,1-70岁均可移植。

标签:女士;人工耳蜗;听力
责编:孙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