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在阿尔茨海默症研究治疗方面有了新途径
2021-11-10 17:19: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麻云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麻云)阿尔茨海默症,一个困扰世界的难题,诸多名人都曾患此病。近日,江苏省中医院传来好消息,由该院神经内科博士生导师于顾然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经过十多年潜心钻研出的“一种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正式获得国家专利授权,中医药将在有效控制阿尔茨海默病进展方面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以Aβ和磷酸化Tau蛋白导致的脑内老年斑与神经元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机制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表现为显著的记忆障碍和计算力障碍,尚有记忆、行为、语言等一切功能都会逐渐归零,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老年人致残、致死的第三大疾病。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总数近1000万,意味着每4秒钟就新增1例病例。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5岁以上人群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为10%,80岁以上发病率超过50%,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预计到2050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达4000万人。然而目前已上市的西药疗效有限,这些药物只能暂时改善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或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的疾病发展。

自2010年开始,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博士生导师于顾然教授带领研究团队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通过构建阿尔茨海默病“毒损脑络”模型,筛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药,创立了“补肾益精方”。该款中药处方根据中医“肾藏精生髓”理论研制,可以在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氧化应激损伤,促进Aβ毒素外排,减少老年斑沉积等多方面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团队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多个有影响杂志发表,近日正式获批国家专利授权。

于顾然教授介绍,中医根据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症状,将其归属“痴呆”范畴,认为其发病病机为“肾虚酿毒”。目前认为以肾虚为基础的脏腑功能减退,精气血亏虚是痴呆发病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积聚是其发展和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久滞不化,酿生毒邪,损伤脑络,败坏脑髓则是痴呆病情加重的关键环节。

据了解,该团队结合临床经验及现代药理成果,将固阴煎和神仙六子丸结合,灵活运用加减,组成新方——“补肾益精方”,临床运用该方改善痴呆症状疗效较著,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证实了“补肾益精方”含药血清既能保护神经元免受D-半乳糖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也对Aβ诱导的血脑屏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由于阿尔茨海默病中医病机“肾虚酿毒”,目前体外实验研究多以实验动物细胞模拟阿尔茨海默病病机,而中医肾虚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诊治患者舌苔脉象等信息而作出的中医病理诊断,实验动物来源的细胞,显然无法认定其为“肾虚”,于顾然教授团队采用肾虚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淋巴细胞,处理神经细胞产生Aβ毒素,构建“肾虚酿毒”阿尔茨海默病体外中药筛查模型,证明“补肾益精方”明显减少Aβ毒素的产生,运用该模型可以用来筛查中药,有利于进一步发现针对中医病机的有效中药。

标签:
责编:孙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