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五成家属没有做好成为肿瘤患者陪伴者的准备 心理疏导很重要
2020-11-24 12:0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胥林花 常惜悦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胥林花 常惜悦)“没事的,放宽心。”“乐观点,一切会变好的。”对肿瘤患者,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医护,都很容易说出这样的话来,但这些恰恰是最无用的安慰。焦虑、抑郁、甚至绝望,都是肿瘤患者会经历的情绪困境,陪伴家属的心理问题一样不容忽视,他们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会对肿瘤治疗效果产生举足轻重的效果。近日,江苏省肿瘤医院举办了“肿瘤患者心理与社会支持新进展”培训班,聚焦肿瘤患者的心理支持,也将心理社会肿瘤学这个崭新的学科带到大众面前。

心底有爱的母女,却无法拥抱

“护士护士,我心理痛苦指数已经到了八分,我再也受不了了!”

“别耽误护士下班时间,你把药吃下去,别这么不听话!”

这是一对在下午五点多护士交接班时发生冲突的母女。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护师翟莉颖听到声音,来到病房里。哭泣的是一位37岁的胃癌患者,她母亲在病房里照顾她,患者咽不下药丸,母亲逼着她吃药,两人争吵动静引来别的病房家属的围观。

“先让她哭一会儿吧。”翟莉颖没着急安慰。母女俩的冲突还在继续着,女儿哭诉着妈妈只会逼她吃药,还引来其他病患一起来指责她不懂事,母亲冷着脸也生气,“她不吃药怎么办,我又不能替她!”

翟莉颖说,女患者说她其实很坚强,确诊4个月了没掉一滴泪,却在吃药这件小事上崩溃了。“她跟我说,你看我妈妈就是这样,从10岁起她就没有抱过我!而母亲一直说‘我又不能替她’,做不出来其他母女拥抱的举动。她对女儿病情焦虑、心疼,只是多年来两人一直都不善于表达感情,心底有爱,表现在外的却是冲突。”

翟莉颖告诉这位母亲这种做法的不适当之处,在女儿哭泣时哪怕是递一张纸,搂一下肩膀,也是表达关心的一种方式。进而希望两人都敞开心扉,向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经过她的开导,两人慢慢和解,下次再见母女俩,就变得有说有笑的了。

成为好的肿瘤患者陪伴者,也需要学习

这位女患者的经历,其实并不是个例。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大家已经逐渐重视起来,而照顾者的心理也同样重要。

“在我们病区,有很多进行放疗治疗的小患者。和成人患者不同,他们对疾病没有那么恐惧,恐惧的是打针、抽血这样大人眼里的‘小事’。而他们的父母不一样,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的心理疏导,我们尤为关注。”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护士长邹美英说。

“患者的心理、患者照顾者的心理,都是心理社会肿瘤学关注到的内容。患者是否能够获得来自自己、来自照顾者正向的心理支持,与肿瘤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江苏省肿瘤医院心理学组组长、乳腺外科护士长程芳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对于肿瘤患者照顾者的调查研究还比较少,但国外有过调查,大约五成家属缺乏成为肿瘤患者陪伴者的自我效能,也就是说,他们在心理和能力上都还没有做好准备。

“在我们临床工作中我们也观察到,肿瘤患者的照顾者,常常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生活压力很大。照顾者如果能安排好自己生活、与肿瘤患者有良好相处状态,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往往更好。”程芳说,没有人是天生的、好的照顾者,心理学组接下来也打算对于患者陪护家属展开培训,疏导压力,也帮助他们学习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的技巧。

像评估疼痛一样展开心理痛苦筛查

“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了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2013年成立了心理小组,2018年又将叙事护理引进到了工作中。”程芳告诉记者,目前医院心理学组核心成员有十几人,联络员有34人,大多获得了国家二级或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她们分散在医院各个科室,为患者开展心理痛苦筛查,对患者进行分级心理干预,必要时转介精神科,进行药物治疗。

“没事的,会好的,坚强点,乐观点,这样的安慰对患者来说其实很苍白。”程芳表示,癌症患者可以软弱,家属也会有暴躁的情况,具备叙事护理精神和理念的护士不会回避这些情况,而是以“尊重、谦卑、好奇”的态度,去倾听患者的故事,从癌症患者和陪护者“不幸”的主线故事里去找到每个人的“支线故事”,发掘其中的闪光点,激发出患者和家属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和积极能量,帮助患者和家属扫除心理阴霾。

标签:
责编:孙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