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陈艳萍)5月30日上午,由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医院主办的“医学科普进社区系列活动”在鼓楼区挹江门街道福建路社区居委会举行,据悉,此次活动是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医学科普进社区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
南京医学会秘书长、鼓楼区政协委员林庆龙,鼓楼区挹江门街道政协主任石琳,鼓楼区挹江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健,鼓楼区挹江门街道福建路社区主任刘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鼓楼区政协副主席、鼓楼区科协副主席甘卫华,南医大二附院儿童医院消化专科主任盛伟松参加了开幕式。
石琳主任和林庆龙秘书长分别致辞。林庆龙指出,南医大二附院儿科是江苏儿科的培养基地和发源地,是南京乃至江苏儿科的鼻祖,专家实力强大。南京医学会有60个专业分会,当天的儿童科普讲座是新冠疫情发生后,60个专业分会首次和市民进行面对面的科普讲座,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这样的讲座有助于儿童的健康,家庭的幸福,共同为健康南京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甘卫华副院长指出,南医大二附院儿童医学中心和福建路社区是共建社区,有着良好的关系,“家门口的医院首先要服务好家门口的居民”,当天是“儿童医学科普进社区系列活动的第一站”,甘院长介绍,二附院儿童医学中心42位主治以上的医生都准备了科普话题,并已排好班,未来计划每半个月进一个社区,花两至三年将鼓楼的社区走遍。甘院长表示当前科普的渠道很多,但仍有误区,一些自媒体上的内容并不准确,“医生不仅仅在医院看病,还要把科普阵地前移,将深奥的科普化成通俗的语言,告诉市民如何正确求医问药。”
开幕式后,甘卫华教授、盛伟松分别进行了儿童医学科普讲座。甘卫华副院长主讲的内容围绕儿童尿频、遗尿展开。甘院长指出,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儿童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家里,活动内容少、活动范围小,作息时间乱,饮食节奏差等等,导致很多孩子出现尿频、便秘等功能性疾病。
“不要认为功能性疾患问题不大,不予重视,长期不治疗不改善,会最终转为器质性疾病,导致病情不能逆转,所以,宝宝出现尿频,应该尽早去医院就诊,寻求专业儿科医师规范的诊治建议”。
出现哪些情况可以定义为尿频?甘院长表示,每日排尿次数增加而尿量无改变,学龄前儿童>20次/日,学龄儿童>10次/日就要小心了。而导致尿频的因素很多,包括局部因素如尿道口发炎,包皮过长,蛲虫刺激阴部等;同时肾脏、输尿管及膀胱发育异常也可能导致尿频。
“在排除了局部因素和泌尿道畸形后,如果病史提示宝宝做感兴趣的事时不尿频,而上床入睡前、不愿吃饭时或让其干不愿意干的事情时,就会尿频,入睡后无遗尿无尿频。此为功能性尿频,长此以往,会成为习惯性神经性尿频”。
面对功能性尿频,甘院长给出的建议是“训练为主,用药为辅”,家长切忌训斥、打骂孩子,而是想方设法以转移注意力,训练其适当的“憋尿”能力,这个过程要有耐心,因为训练周期往往较长;同时少吃甜食和饮料,尽量白天饮水,晚饭后尤其睡觉前不要饮水喝牛奶,不要过早上床,尽量做到上床后尽快入睡。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半个月至1个月后,如果效果还是不佳,可以适当服用药物。随后,盛伟松主任以《儿童功能性便秘如何干预?》为题送上科普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