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丨严秀芳:默默护航的“排雷”人
2020-03-12 21:1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董玲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董玲)没有气管插管的惊心动魄,没有监护仪上的生死时速,有一群白衣战士,穿梭在各家医院的角角落落,为医务人员排除感染的“埋雷”,为疫情防控筑起坚实的“大坝”。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院感专家严秀芳就是这样一位“排雷”人,作为第一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员,54岁的她已经在武汉一线奋战40多天了。

奔走于4家医院,构建起院感“钢铁防线”

严秀芳共援助武汉的4家医院,其中主要援助的医院是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江夏区中医院,她的工作是负责感染控制。另外她应邀指导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和武汉侨亚博爱康复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成为深入这些医院的“排雷”第一人。

感控人首先要打头阵,协助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江夏区中医院进行全面的梳理、查找和改进感染防控的薄弱环节。这两所医院是武汉市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定点收治医院,因为它们原来是综合性医院,临时改为收治这类病人的,所以在感染控制方面存在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到达武汉后,严秀芳走遍了这4家医院的角角落落,寻找可能存在的感染隐患。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而言,因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感染控制措施大于治疗措施,必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1月28日,严秀芳主任来到江夏区中医院进行现场查看及指导。这家医院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初,条件比较简陋,在院感防控流程设置上,需要改进的地方相对多些。严秀芳和当地工作人员一起逐条梳理各个环节,力争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她共梳理出9个方面需要改进的意见,并列出具体可行的措施。江夏区中医院院方非常认可并立即做出改进。她建议因地制宜,用四个集装箱布局成“三区两通道”来符合感控的要求。

所谓“三区两通道”是指: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工作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

从医护人员进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始,每一个环节严秀芳都要实地查看,手画草图,并和其他院感专家一起商讨,她建议把30楼的走廊加以隔断,布局成“三区两通道”,另开辟清洁物流通道,把30楼做成感控示范病区,再逐步推广到其它病区,使各个病区做到同质化的感控管理。通过制定医院和驻地的感染管理制度以及操作流程,张贴上墙并对全员进行培训和实战演练,实现人人考核过关,真正做到物理隔离加行为隔离,构建起院感“钢铁防线”,为江苏队医护人员安全抗疫扫清了障碍。

时间不够用,只为“零感染”

白天马不停蹄,晚上回到住处,严秀芳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严秀芳在自己的房间,用手机集中答复武汉前线和南京后方对于感控工作的各项疑问,在相关微信群里与同事沟通一天的工作。接着学习国家最新发布的防护措施相关规范,她表示,相关措施更新得很快,一定要及时学习,第二天将工作进一步完善。

“就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有许多事情需要我去做,一定要守护好医护人员,守护好患者。”严秀芳坚定地说。她从早到晚马不停蹄地工作,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品,鼻梁及两颊部都有压力性损伤。穿上防护服后,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只好戴上尿不湿以防万一,不是特别需要尽量不脱下防护服。

女儿想联系妈妈,经常联系不到。在女儿眼中,妈妈从来都是那么忙碌,家里的床头柜上都是妈妈的院感专业学习资料。

作为老党员,她责无旁贷主动出征

1月23日晚,在接到江苏省卫健委组建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通知后,她第一时间报了名。严秀芳的丈夫是转业军人,同时也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副主任,全力支持妻子奔赴前线。她在武汉前线,他在南京后方,都奋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她的女儿刚从国外回来,本想有时间多陪陪父母,但是严秀芳对女儿讲:“妈妈是一名老党员,在患者有需要的时候责无旁贷,首当其冲!”

1月25日大年初一的晚上,严秀芳刚过完自己的54岁生日,作为女儿,她来不及同年近九旬的父母告别,作为母亲,她和刚回国的女儿才团聚了5天,而作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主任,严秀芳带着其他五名“战士”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在向武汉进发时,她就暗暗下决心:“打胜仗,零感染,回来时一个也不能少。”

经过40多天的奋战,严秀芳的工作受到被援助医院的一致好评,彻底扭转了医务人员被感染的局面。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与江夏区中医院分别送以锦旗表示感谢。江苏第一批医疗队援助武汉已近两个月,147人无一人被感染。

标签:
责编:孙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