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那次新冠病毒感染,也许“小苏”的命运不会改写;如果不是这位火眼金睛的检验师如此执着,也许“小苏”的生命就会在花样年华里消逝……正因为“小苏”在一次就诊中、一次血检中,被一位素不相识的检验师龚莉执着地回访与关心,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牵动命运齿轮的“发热”事件
时间来到2023年9月25日晚上,在启东打工的安徽姑娘“小苏”发热了,正值甲流、乙流、新冠病毒交叉感染的高峰时期,“小苏”也不敢懈怠,夜间急诊就诊。急诊内科医生按照常规开出了检测“三件套”,即血常规、甲乙流病毒检测、核酸检测,确诊为“新冠阳性”患者,给予服药治疗。
当天值班的检验师黄天宇细心地发现“血常规”报告中显示“淋巴细胞高达71.3%”,对于高出60%的淋巴细胞值,检验师都要显微镜下复检,复检发现血样提取的细胞玻片上数据与机器检测数据相同,虽然这个指标并不是病毒感染的监测指标之一,但是,检验师黄天宇向急诊内科医生专门说明了这个高数值异常结果以及镜检复检无误的情况。
检验科血液组发现隐匿“血癌”超早期病变
2023年9月26日,检验科血液组的组长龚莉得悉这个异常值,心里产生了疑惑“发热病人的淋巴细胞值异常高,没有案例啊,会不会是其他原因导致的?”于是,召集了科内老同志余卫东、检验师彭丽君,3人再次复检“小苏”的细胞玻片,最后三个人一致认为“淋巴细胞形态不好”。
龚莉第一次拨通了“小苏”的电话:“我们是人民医院检验师,在血样里我们发现了淋巴细胞形态不好,我们建议你一周后不发热了,再来医院抽血检查,我们要排除其他原因。”
“小苏”不淡定了,3天后体温正常,就来我院复检。结果和上一次血检一样。检验师龚莉与“小苏”互加了微信,建议她去上级三甲医院去复查血常规,反复和“小苏”强调“一定要求镜检”。
因为检验师的执着,辗转大医院的“小苏”被确诊“血癌”
在龚莉的坚持下,“小苏”来到了南通一家三甲医院就诊,也特别向医生说明了在启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经历,特别要求“镜检”。得到了“没有异常”的结果。
在微信聊天中,龚莉了解到这个结果后,在科室里,对“小苏”的细胞形态反复研判分析,对比既往的早期确诊的病理细胞,她的心中却更加坚定这是“超早期病变形态改变”。因为,南通上级医院做出了没有异常的结论,这让龚莉很为难。
经过思想斗争后,龚莉再次向“小苏”建议:“要不去苏州大学附一院再看看,这家医院对血液细胞的形态判断是很知名的。”
“小苏”感受到了龚莉的认真与关心,欣然接受建议,去苏州求医。苏州附一院的医生听了“小苏”的遭遇,给她仔细全面地进行有关血液病细胞形态学的检查,当苏州医生综合分析了所有的检查结果后,给出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结论。
出“无菌舱”的那天,“小苏”说“谢谢姐姐救了我”
听到这样的结论,“小苏”的心里一惊,苏州附一院的医生说:“启东市人民医院能够凭一张细胞玻片,精准发现变异细胞的超早期病变,实在是很难得!就因为早,现在没有症状、没有幼稚细胞形成,治愈的机会就很大。否则,一旦发作,生存期就难说了。”
在苏州附一院医生的建议下,“小苏”接受了自体血移植治疗,进入“无菌舱”一个月后,生命体征、监测指标各项稳定,获准出舱。那一刻,她的生命重获新生!
5月27日,“小苏”给龚莉发去微信“姐姐,我今天结束治疗啦!是你们救了我!谢谢您!”
鲜红的锦旗,感恩的话语,是对检验师最暖的回馈
6月5日,“小苏”和家人来到我院检验科,将一面鲜红的锦旗“精确检验,心系病人,细心周到”送到了救命恩人龚莉和检验科主任季沈杰手中。
季主任一直关注“小苏”的病情,看到她状态如此好地出现在面前,也是非常激动,开心地说:“我们检验师都是检验数据背后默默工作的医务人员,我干检验这么多年,第一次有患者送我们锦旗!”
这一刻,龚莉的心里不再有遗憾了!作为一名18年党龄的检验师,始终保持着医者存疑解惑的思维,执着于专业的深耕,能够用自己所学,与团队一起护佑群众的健康,是极其有意义的事。
对于安徽姑娘“小苏”而言,这一生都会感恩在启东遇见暖心的检验师龚莉。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