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汹涌而至的“德尔塔”疫情,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快速响应、全面部署、三线作战,构筑起战“疫”堡垒。
核酸采集,全员出动
“后半夜了,继续战斗!”“睡了两小时,我又要出发了。” “一夜未眠,现在在地板上铺张纸我就能睡着。”……这些逸夫医院医务人员发的朋友圈,配上瘫倒在地上睡觉的照片,让人又心疼又感动。
南京疫情发生后,快速启动了全市全员多轮核算检测。逸夫医院立刻号召动员全院医疗、护理、行政、后勤人员成立核酸检测队,参与核酸检测工作。
7月20日晚,医院紧急组建多支核酸检测队,逆行禄口街道,参与禄口全员核酸检测任务。7月23日,医院承接江宁区“经禄口机场返宁人员专门核酸采样点”定点检测点任务,派出核酸检测队在院内及江宁体育馆连夜奋战,为江宁区黄码居民采集核酸。
8月1日,江宁禄口封控区开启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和此前数轮检测不同的是,这一轮由医护人员上门采集。逸夫医院再次迅速集结了一支由医技、护理、行政等163人组成的核酸入户采样小分队,进入禄口封控区,为封控区居民挨家挨户上门检测。
核酸采样、检测的速度,就是与病毒赛跑的速度。采样小分队星夜出动,奔赴六个社区(村)核酸检测点,通宵达旦支援禄口社区核酸采集工作。在超过33℃的高温天气里,采集队员全副武装,身上防护装备密不透风,就像是在蒸桑拿一般,碰上没有电梯的小区,他们一级一级爬楼梯,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医院承接江宁区“经禄口机场返宁人员专门核酸采样点”定点检测点任务后,检验科工作量剧增,面对日均超过3万份的核酸标本量,检验科临时组建16人核酸检测团队,每天四班连轴转,为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时间。
自7月20日至今,医院几乎全员出动,共计派出3000余人次前往禄口等地进行核酸采集,采集核酸标本超70万份。
腾空医院,集中收治封控区患者
为阻断疫情传播,禄口街道施行了封闭管理,但是,封控区内14万居民的就医需求如何保障?
据了解,为了满足封控区内群众的就医需求,全市采用了分区分级四集中的医疗救治模式。逸夫医院被确定为江宁封控区(非新冠病人)集中医疗救治中心。
“接到疫情防控指挥部指令后,医院第一时间成立江宁封控区(非新冠病人)集中医疗救治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紧急腾空病区,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完成设备与流程改造。”医院党委书记鲁翔说。自7月28日21时起,医院正式为江宁封控区非新冠病人提供内、外、妇、儿等各专科诊疗服务及老年人、孕产妇、透析、慢性肿瘤、心脑血管病、介入、检查检验等综合诊疗服务。
逸夫医院在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的同时,也面临较高的交叉感染和疫情传播风险。曹长春院长强调,“须强化感控底线思维,坚守感控底线要求。”为杜绝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医院实施内外同防、医患同防、人物同防、三防融合的整体策略。随着就诊患者的增多,医院还设置开放独立患者转运通道,为血透中心和ICU规划设置内部的“三区两通道”,以满足封控区血液透析患者和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同时,医院严格按照防控要求设定专门的转运路线,成立了一支30多人的“医护转运队”,24小时在岗,负责各类转运工作。
截至8月17日,医院已接诊封控区就诊患者3000余人,进行危重症手术60余台,医护人员零感染,成为护佑封控区百姓健康的坚强堡垒。
职责在肩,冲在防疫最前线
根据全市分区分级四集中的医疗救治模式,禄口社区医院被定为禄口封控区集中医疗救治点,与市级医疗救治中心——市公共医疗卫生中心、区级医疗救治中心——逸夫医院形成联动,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满足封控区内群众的就医需求。
7月28日,逸夫医院选派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贾凌、老年医学科护士长胡大玲、呼吸内科医生石磊三人前往禄口,支援禄口封控区集中医疗救治点的医疗救治工作。7月30日,逸夫医院承接湖熟镇卫生中心和周岗社区卫生中心的托管任务,选派重症医学科杨敬辉和内镜中心王金荣护士长支援湖熟镇卫生中心和周岗社区卫生中心疫情防控管理工作。这5名医护人员都是参与过武汉、黄石疫情防控的“逆行者”,有着丰富的疫情作战经验。
作为禄口封控区集中医疗救治点临时党总支书记兼总领队,贾凌带领专家医护团队对救治点严格实行分类管控,通过预检分诊,将高度疑似病人管控在留观病房,形成闭环管理;在封控区集中医疗救治点,胡大玲立即着手对医院发热门诊布局及医护流程进行改造,并在一天时间内完成所有护理人员排班安排、岗前个人防护培训、院内感控培训及医疗队员驻地感染防控相关培训;杨敬辉和王金荣则带领医疗队正式接管湖熟镇卫生中心和周岗卫生中心门急诊,全面开展核酸检测及临床诊疗工作。
据了解,疫情发生后,医院已派出十多支医护专家团队参与各隔离观察点的疫情防控。逸夫医院一位医护人员说:“在集中隔离点,我们就是这些百姓们的医护‘管家’,我们唯一希望的就是在我们的守护下,他们能够解除隔离,平安回家。”(通讯员 李昊阳 范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