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科普新方向,守护全民健康!江苏这场医学科普盛会亮点多
2025-11-19 15:14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近日,由江苏省医学会主办,江苏省医学会科普分会、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的江苏省医学会第六次科普学术会议成功举办。会议以作品评选、学术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汇聚多方力量共探健康科普创新路径。

众多医学科普作品同台竞技

会议期间,科普作品评选大赛成为一大亮点,由全省各医院送报的众多优质医学科普作品同台竞技,涵盖图文、短视频、论文等多元创作形式,主题涉及慢病管理、癌症预防、急救知识等多个健康领域,既兼顾专业性又注重通俗性,充分展现了当下医学科普创作的创新活力与专业水准。评委会认真观看,分析讨论,最终分类评出优秀作品。

大咖共话科普使命,优秀成果获表彰

会议开幕式上,江苏省肿瘤医院宋宁宏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公立医院应成为健康科普的“主力军”,需将科普工作与临床诊疗深度融合;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主委祝益民教授强调,基于人们对健康寿命的预期提升,健康科普人身上的担子和使命太重了。怎么来改变呢?那就是要提高优质的生育率、提高疾病的生存率、提高健康的知晓率。江苏省医学会科普分会主委鲍军教授称,健康科学普及工作非常重要,科普分会在既往努力的基础上,还要积蓄力量,把科普工作做得更好。

开幕式上举行了颁奖仪式,对 2025 年科普分会优秀科普作品及论文进行表彰,一些科普作品因实用性强、传播效果好获重点肯定,既激励了优秀科普工作者,也为行业树立了创作标杆,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

专家讲座“干货 + 趣味”双在线

本次会议的专家科普讲座环节,堪称一场“干货满溢、趣味十足”的健康科普盛宴,多位专家带着生动案例与实操技巧,把专业知识讲得“接地气、听得懂、用得上”。王立祥主任聊“AI 时代科普”时更像一场“实战教学”,他鼓励大家善用 AI进行健康科普,但也不要过度迷恋AI,真正做到强“已知”、忌“无知”、启“未知”。

卫中庆主任聊盆底外科科普时,带了几段患者康复故事短视频——镜头里阿姨笑着说“以前不敢出门,现在跳广场舞都没问题”,配上医生的通俗解读,让原本“小众”的学科知识变得温暖又好懂。

宋丹主任谈癌症早筛,没讲复杂理论,而是从生存率等直白的数字和一些肿瘤患者的故事入手,让“早筛很重要”的观念深深印在大家心里。

他还针对“公众对癌症早筛存在哪些误区”,列举了一些常见认知偏差:有人觉得“身体没不舒服就不用筛”,有人担心“筛查会花很多钱”,还有人轻信“癌症筛查就是做个体检”。对此,宋丹拆解:以肺癌筛查为例,他明确“长期吸烟、有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即使无症状也需每年做低剂量螺旋 CT”;谈到费用,他算了一笔“健康账”——早期癌症治疗费用通常仅为晚期的 1/5 至 1/3,且能大幅减少患者痛苦。

为了让科普内容更易落地,宋丹还给出了“实用指南”:按癌症类型梳理高危人群特征,比如 40 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建议每 2-3 年做一次胃镜;同时提醒大家“关注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如长期便血、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持续性咳嗽等,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他强调,早筛早诊科普不是“单向灌输”,而是要让公众从“被动了解”变成“主动行动”,“当更多人知道‘什么时候筛、怎么筛’,主动参与早筛,就能在癌症发生前筑起一道‘防护墙’,这就是科普构建‘第一道防线’的真正意义。”

“专家的讲座很‘接地气’,对我们很有启发,回去以后要整理消化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不少与会的代表称。“整场的专家讲座没有生硬的理论堆砌,全是些能直接用在实际科普工作里的‘金点子’,听得意犹未尽!”参会者直呼。

通讯员 方丽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骏

标签:
责编: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