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第6场“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新闻发布会在扬州迎宾馆召开。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就全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医疗资源优化布局等问题答记者问,系统介绍了江苏医改的实践路径与成效。
四维发力破难题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谭颖介绍,江苏专题研究、着力破解公立医院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建立“三医”协同治理会商机制,从投入、价格、编制、薪酬四方面发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向纵深发展,已有4个设区市获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财政投入持续加码,“十四五”以来全省各级财政投入达2300亿元,公立医院的运营补助年均增长9.6%,2023年省级净增投入125亿元,为医院扩供给、提能力提供坚实保障。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完善,新增269项医疗服务项目,调整1411项项目价格,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近5个百分点,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编制管理更具弹性,“十四五”以来核增公立医院事业编制4.9万个,重点补足专科医院急需,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推进备案制改革增强医务人员归属感。积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稳步推进“三个结构调整”。目前,全省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人员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医务人员的岗位薪酬结构不断优化,医务人员固定收入占比稳步提升,有效调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
分层赋能促均衡 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质量
针对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江苏逐层级赋能,通过“建高峰、促均衡、强基层、增智慧”四措并举,提升医疗服务整体能力。谭颖表示,围绕“大病不出省”,2023年以来省政府投入41亿元支持16家高水平医院建设,新增26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取得首创技术攻关成果35项,肺移植、重症、血液等专科水平居全国前列。
聚焦“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建成4个国家、4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组织16家大型三甲医院对口支援薄弱地区20家市县医院,所有的县医院均达到国家推荐标准。136个县域医共体和“十大中心”建成运行,县域就诊率达95%。
围绕“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连续7年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基层卫生人员达35万人,占比37.5%,8万人次医务人员下沉。在已建成565家社区医院、200个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的基础上,建设200个康复、疼痛、消化内镜等基层机构十大功能中心。建成120个慢病筛防中心,实现高血压、糖尿病“两病”规范管理服务率分别达77.7%和76.7%,2周患病首选基层就诊比例达75%。
加快全行业数智化转型,建成省卫生健康云,搭建影像、检验平台,实现了检查检验结果实时调阅、共享互认。全省256家互联网医院今年服务量同比增长52%。远程诊疗平台全覆盖,AI辅助诊疗系统向基层普及,办成儿童就医更顺畅、80岁以上老人就医零等待、上车即入院、先诊疗后付费等一批惠民实事,得到了群众广泛好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