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300余名师生志愿者收到了一份来自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第一小学校寄来的礼物——该校各年级小朋友亲手书写了一批明信片,用于表达对大哥哥大姐姐的感谢。
南医口腔和汶川小学之间的缘分始于2024年7月“医教西行”专项行动,口院师生在汶川当地开展了口腔健康筛查、义诊咨询、健康科普,并到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和汶川地震震中纪念馆接受了防灾减灾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次活动令他们终生难忘。回校后,师生一行一直在思考还能为汶川人民做些什么。汶川地处西南,群山环抱,气候潮湿阴冷,留守儿童较多,一条围巾也许能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当年冬天,51名师生志愿者说干就干,织出了第一批50余条围巾,并于严寒料峭时寄给了远方的孩子们,得到了小朋友们的热烈反馈。孩子们表示一定珍惜这份关爱,勤奋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小学生们的热情深深感染着大学生们,也鞭策他们将爱心延续下去。今年暑期和国庆节小长假,300余名师生志愿者积极参与爱心围巾编织活动。
11月6日,一场由校团委和口腔医学院共同发起的爱心围巾捐赠活动拉开帷幕。300余条色彩斑斓的珊瑚绒围巾在桌上整整齐齐地铺成一道风景,其中不乏一些独具匠心的志愿者,他们别出心裁地对围巾作了精巧的设计或赋予了丰富内涵。2025级口腔5+3一体化班陈雅茜同学制作的小鱼和熊爪围巾寓意“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2023级口腔五年制1班戴康同学制作的脚印围巾寓意“踏雪寻梅”,让小朋友们在收获温暖的同时也感受到真诚的祝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浪漫主义意境。
除了围巾,师生志愿者不断丰富着温暖孩子们的方式,一批写满“勤奋学习,报效祖国”“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等鼓励话语的明信片、110多套牙膏牙刷、南京特产桃酥等成长礼物在儿童节飞往汶川。
校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尹紫含老师将孩子们戴着围巾的照片和感谢信寄了回来。她说:“孩子们收到围巾都特别喜欢,非常开心,放学都是戴着围巾回家的。”有的小朋友在回信中说:“收到你的来信心里扬起一片暖洋。你亲手织的围巾,给我在冬天又添了温暖,让我勇敢面对困难,希望你找到一份你满意的工作!”“姐姐记得有空来汶川玩!冬天的汶川,可以在山沟里玩雪;春天的汶川,可以在山脚下野炊;夏天的汶川,可以在小河边玩水;秋天的汶川,可以在山野中观赏红叶。”
收到回信的志愿者们非常感动。2025级口腔5+3一体化班宋佳同学说:“当初只是想着用闲暇时光织条围巾,给汶川的孩子添份暖意,从没想过一份小小的心意能换来如此纯粹的欢喜。原来善意从不是单向输出,我送出温暖,却收获了双倍的感动与治愈。”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严斌书记说:“在每个人成长的历程中,总有一些人用真诚、善意和奉献出席我们的成长、滋养我们的心灵。我院师生志愿者以爱心围巾为切入口,用一张张明信片、一件件成长礼、一套套护理包、一次次宣讲传递健康理念、播撒希望火种,这些公益行动不仅是物质上的关爱,更是精神上的赋能;既能在小朋友心中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也能塑造大学生仁者爱人的品格。”
活动发起人、口腔医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张晓娜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爱心围巾捐赠活动的受赠者是小学生,收获者却是大学生和小学生双方,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活动从发起至今,参与者越来越多,师生志愿者的积极性越来越高,2次共捐赠围巾350余条,其中有位老师已经捐赠了4条围巾。我们希望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关心山区儿童,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活动组织者、口腔医学院分团委副书记郭慧初老师说:“很多参与织围巾活动的志愿者都是国家教育强国战略和资助政策的受益者,他们心怀感恩,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他们从关注口腔健康到引导小朋友增进爱国情、树牢报国志,这种受益-感恩-回馈的良性延伸使大学生得到更高层次的成长,也使国家的资助政策辐射到更多群体,一举多得。”
当善意与感恩相遇,世界便洒满阳光。爱心不分大小,爱意不惧距离。汶川县第一小学校的孩子们与南医口腔的学生们跨越千山万水,心与心相连。
通讯员 张晓娜 郭慧初 费海洋 尹紫含 宋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