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复查清单来了——江苏省肿瘤医院专家分期整理,您可参照
2025-10-23 14:37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1

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治疗结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定期复查是防范复发转移、保障康复质量的关键环节。但临床中常能听到患者的困惑:有人说治疗后3个月就得查一次,也有人说2年查一次就行,到底哪种说法才靠谱?每次复查又该精准排查哪些项目?这些问题让不少患者心力交瘁。

别担心!新华日报·交汇点邀请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中心姚宇锋主任医师专门整理了一份“乳腺癌治疗后复查清单”,按阶段划分,清晰明了。

治疗后1-2年(关键监测期,复查最密集)

治疗后的1-2年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的高风险阶段,因此这一时期的监测需保持最高密度复查频率:每3个月1次,必查项目可分为基础检查和针对性检查。

基础检查:乳腺及腋窝超声(双侧都要查,排查局部复发);肿瘤标志物(CA15-3、CEA,每次复查都需空腹抽血)。

针对性检查:胸部CT(每6个月1次,排查肺转移);腹部超声(每3个月1次,检查肝脏转移情况)。

特殊情况:若初始分期较晚、有骨转移风险,建议每12个月做1次全身骨扫描;接受卵巢功能抑制的患者,每次需监测性激素水平。

治疗后3-5年(稳定观察期,可适当放宽)

病情进入相对稳定的平台期,复查频率可以适当放宽,每6个月复查1次。

基础检查:乳腺超声 + 钼靶(建议交替进行。例如,本次做超声,下次做钼靶。40岁以上优先选钼靶,年轻或乳腺致密者可选择每年一次的乳腺MRI);肿瘤标志物检查。

针对性检查:胸部CT、腹部超声(改为每6个月1次,若结果持续稳定,可不频繁检查)

特殊情况:口服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患者,需每年查1次骨密度,以预防和治疗药物相关的骨质疏松。

治疗结束5年以上(临床治愈期,低频监测)

进入临床治愈期,复查主要以长期健康监测为主。

复查频率:每年1次。

基础检查:乳腺超声 + 钼靶(每年1次,需终身随访);肿瘤标志物(每年1次,若结果持续正常,可遵医嘱适当延长检查间隔)

针对性检查:胸部CT、腹部超声(每年1次,若连续3年无异常,可遵医嘱改为每2年1次)。

特殊情况:有乳腺癌家族史或BRCA基因突变者,建议每年额外增加1次卵巢超声检查,以降低关联癌症的风险。

暖心复查小贴士

带好旧报告:每次复查务必带上历次报告,方便医生对比指标变化,评估趋势。

警惕异常信号:在治疗结束后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骤降、新增乳房肿块、持续性骨痛等不适,不要硬等到预定复查时间,应立即就医。

关注药物副作用:正在进行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药物副作用(如肝肾功能),这些检查可与复查项目一并完成。

通讯员 胥林花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骏

标签:
责编: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