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纵深推进与《“人工智能+”行动指导意见》的加速落地,AI技术正深度渗透医疗全链条,成为重构医疗生态的关键变量。在此背景下,9月18日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昆山未来产业创新院主办的“AI赋能·智创未来——智慧医疗创新应用学术交流会”在昆山市公共卫生中心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政府部门、顶尖高校、核心医疗机构及头部企业的近百位代表,围绕AI医疗技术突破、产业化落地、场景化应用展开深度对话,为长三角 AI 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协同发力,共筑智慧医疗创新生态
上海交通大学昆山未来产业创新院院长苏跃增在致辞中表示,创新院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在昆重点打造的前沿高端技术产业化与未来产业培育核心平台,始终紧扣“引领未来科技、服务地方产业”目标,持续推动技术研究、产业赋能、人才培养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智慧医疗作为创新院重点培育赛道,依托上海交大大电类学科群的科研积淀,以及昆山雄厚的产业基础与丰富的医疗场景,正积极推动AI医疗从“实验室成果”加速迈向“临床实用化”。

昆山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小川指出,智慧医疗是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路径。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的优势,昆山将继续强化政策引导与场景开放,以临床需求为起点、以技术研发为支撑、以产业转化为目标,共同构建“政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
深度分享,解锁智慧医疗技术前沿
在主旨报告环节,上海交通大学清源研究院院长、商汤医疗CEO张少霆教授以《医疗多模态通专融合范式:基础模型驱动下的全场景诊疗革新》为题,系统阐述了多模态基础模型在医疗影像、文本分析、辅助诊断和科研转化中的突破性进展。他介绍,通过整合视觉模型与医疗大语言模型,已构建覆盖“诊-疗-研”全链路的智慧医院解决方案,显著提升诊疗精度与效率。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清源研究院原院长吕宝粮分享了《情感脑机接口:从情绪解码到抑郁症客观评估》的最新研究成果。他指出,情感脑机接口不仅能实现情绪的高精度识别,还可通过个性化调控,为抑郁症等情感障碍疾病提供“客观评估+精准干预”的新路径,填补了该领域临床技术的空白。

立足昆山,服务长三角,构建智慧医疗新发展格局
本次学术交流会不仅为区域智慧医疗发展提供了前沿技术视角和落地实践参考,也进一步强化了校、地、企三方在人才集聚、技术转化与生态共建方面的合作共识。

下一步,昆山将以此次研讨会为新起点,以上海交通大学昆山未来产业创新院等高能级平台为枢纽,加速引育一批AI医疗领域优质项目与高端人才,推动智慧医疗场景创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长三角医疗数字化转型提供“县域方案”,为全国AI医疗产业技术高质量发展贡献“昆山力量”。
通讯员 朱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