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淋巴瘤宣传日丨这个肿瘤,43%患者曾被误诊
2025-09-15 11:14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约43%的淋巴瘤患者曾有过误诊经历,51%的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后方得以确诊——这份数据,揭示了淋巴瘤诊断之路的艰难。患者从初次就诊到最终确诊平均需要2.5个月,部分亚型的确诊过程更是漫长而曲折,最长的可以长达6个月。

2025年9月15日是第22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邀请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宇飞,针对临床中最常见的淋巴瘤认知误区进行权威解读。刘宇飞表示,诊断延误不仅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更可能影响治疗效果。许多患者正是因为对这些认知误区的存在,要么过度恐慌,要么延误治疗。

刘宇飞主任梳理了以下九个常见淋巴瘤认知误区。

误区一:淋巴结肿大就是淋巴瘤?​

“这是最常见的误区。”刘宇飞解释说,“事实上,多数的淋巴结肿大是由炎症引起的。”牙周炎、咽喉炎、乳腺炎等感染性疾病都可能导致回流区域的淋巴结肿大,这些肿大淋巴结通常伴有压痛感,且在炎症消退后会自行缩小、消失。​

淋巴瘤的淋巴结肿大具有明显特征:无痛性、进行性增大,抗炎治疗无效。即使暂时缩小,也会很快复发增大。​

误区二:淋巴瘤有“良性”之说?​

恶性淋巴瘤!很多人看到这样的诊断,都会以为淋巴瘤也有良恶性之分。“这是完全错误的概念。”刘宇飞强调,“淋巴瘤一经确诊就是恶性肿瘤,不存在‘良性淋巴瘤’的说法。”​

误区三:淋巴瘤是“不治之症”?​

“这是最需要澄清的误区!”刘宇飞表示,“淋巴瘤是目前治愈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可达 85%以上,最常见的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经过规范治疗,5 年生存率也超过 60%。

误区四:淋巴瘤只长在淋巴结?

淋巴瘤不仅发生于淋巴结,还可能发生在全身各个器官。刘宇飞指出:“除了毛发、指甲和角膜,淋巴瘤可以发生在包括脑、鼻腔、乳腺、胃等任何部位,这类发生在诸如肝、肾、肺等淋巴器官之外的淋巴瘤称为‘结外淋巴瘤’。”​

误区五:淋巴瘤是“老年病”?​

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年轻人并不少见。“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 20-40 岁的患者。”刘宇飞说。​

误区六:淋巴瘤会遗传?​

“淋巴瘤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刘宇飞解释,其发病主要与免疫异常、病毒感染、环境因素等有关。​

误区七:手术是淋巴瘤首选治疗方法?​

“淋巴瘤是全身性疾病,手术无法根治。”刘宇飞表示,手术主要用于活检取病理、处理并发症和急症抢救,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全身性治疗。​

误区八:淋巴结活检会导致肿瘤扩散?​

“病理是确诊淋巴瘤的金标准,活检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刘宇飞强调,规范操作不会导致肿瘤扩散,相反,及时活检明确诊断对治疗至关重要。​

误区九:“偏方”能使淋巴瘤消退?​

淋巴瘤的治疗一定要规范,而有些患者确诊体表淋巴瘤,没有积极配合治疗,而是选择偏方药膏涂抹,耽误了治疗时间。“盲目使用刺激性膏药可能导致皮肤溃烂、感染,甚至延误治疗。”刘宇飞严肃地说,“偏方对淋巴瘤没有确切治疗作用,患者一定要接受正规医疗干预。”​

警惕!出现这些症状要就医​

刘宇飞提醒,如果身体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1.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淋巴结,尤其在颈部、腋下或腹股沟部位​

2.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尤其是夜间发热)、盗汗、短期内体重显著下降(半年内减少 10%以上)​

3.结外器官受累症状,如腹胀腹痛、鼻塞鼻出血、呼吸困难等​

刘宇飞表示,面对淋巴瘤公众不必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淋巴瘤有近百种病理亚型,精准诊断是成功治疗的第一步,建议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通讯员 胥林花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骏

标签:
责编: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