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残疾预防日 | 警惕“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防骨质疏松,究竟该怎么做?
2025-08-25 14:06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浦琼月 孙骏  
1

2025年8月25日是全国第九个“残疾预防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伤害致残,共创健康生活”。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髋关节骨折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临床上,由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被称为老年人的“最后一次骨折”,髋部骨折后,老年人常面临长期卧床、活动能力丧失以及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背后数字更是触目惊心:髋部骨折后,约20%的老人会在一年内因并发症离世,50%会终身残疾。

为何一次看似普通的骨折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老年人又该如何科学预防?防骨质疏松,究竟该怎么做?为此,在全国第九个“残疾预防日”之际,交汇点记者采访了江苏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科主任程鹏。

为何骨折会成为“最后一次”?

“一次骨折,可能成为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在江苏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病房内,主任医师、科主任程鹏常对患者强调这句话。

程鹏主任表示,老年人尤其是高龄群体,身体各脏器功能处于脆弱的平衡状态,储备能力极差。一旦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大腿髋关节)骨折,手术创伤或长期卧床会打破这种平衡,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他分享了一个身边的临床案例,86岁的老人在家中不慎摔倒导致髋部骨折,因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极高。术后不仅出现肺部感染,还引发了消化道出血,辗转治疗大半个月才勉强出院,整个过程波折不断。

“这已经是相对幸运的结局。”程鹏主任坦言,“更令人痛心的是,有位近90岁的患者,骨折手术后恢复顺利,却在转去康复医院的当天意外离世。我们推测可能是长期卧床形成的血栓在搬运时脱落,引发了致命性栓塞。”

为何髋部骨折如此凶险?一方面,手术对老年人是巨大应激,可能导致心、肺、肾等脏器功能受损,一个脏器出问题就可能“拖累”全身;另一方面,无论是否手术,骨折后卧床都可能引发肺栓塞、压疮、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相互叠加,往往成为压垮老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骨质疏松:骨折的“隐形推手”

老年人骨折的背后,大多藏着“骨质疏松”这个隐形杀手。

程鹏主任指出,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属于“脆性骨折”,与年轻人因剧烈撞击导致的骨折完全不同。“正常人从站立高度跌倒通常不会骨折,但骨质疏松的老人可能因为弯腰拎菜、背后有人喊一声转身,甚至自己都没察觉的轻微动作,就发生前臂、腰椎或髋关节骨折。”

他提到,曾有患者因咳嗽时胸痛就医,胸片检查才发现肋骨早已骨折,自己却浑然不知。这种“悄无声息”的骨折,正是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骨密度降低后,骨骼强度急剧下降,无法承受日常活动的轻微外力。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骤降,骨量会在几年内断崖式下降20%左右,因此绝经后女性是高危人群;男性则多在70岁后出现骨量流失。此外,久坐不动、长期喝浓茶、咖啡、碳酸饮料,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加速骨量流失,哪怕是年轻人也可能出现骨量下降。

从年轻到老年,如何打响“骨量保卫战”

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要贯穿一生的“骨量管理”,程鹏主任给出了一套全面的预防方案。

⑴年轻时打好 “骨量基础”

人的骨量在 30-35 岁达到峰值,这是对抗老年骨量流失的“本钱”。年轻时应通过规律运动(如跑步、跳绳等负重运动)和均衡饮食(多摄入牛奶、豆浆、虾皮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尽可能提高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就越晚。

⑵中年后改善生活方式

40岁后应减少烟酒、浓茶、咖啡及碳酸饮料的摄入,这些习惯会加速骨钙流失。同时要保证每日钙摄入,普通成年人每天需800毫克钙,老年人则需1000-1200毫克,牛奶、豆制品都是优质来源。

⑶坚持科学运动

运动是维持骨量的关键。年轻人可选择力量训练(如举哑铃)、球类运动;老年人适合太极拳、八段锦等柔和运动,既能增强肌肉力量,又能改善身体协调性,减少跌倒风险。“宇航员在太空也要坚持运动,就是为了对抗失重导致的骨量流失,道理是一样的。”程鹏主任说。

⑷做好居家防跌倒改造

环境安全是预防骨折的“最后一道防线”。家中应移除小块地毯、散落的玩具等障碍物,保持地面干燥;房间光线要充足,避免老人因看不清路而跌倒;卫生间马桶旁、淋浴区加装扶手,床边放矮凳方便起身。此外,老人行动要慢,避免接电话、开门等急促动作。

⑸重视蛋白质摄入与定期检查

肌肉与骨骼功能“相辅相成”,老年人尤其要保证蛋白质摄入,每周吃2-3次鱼、虾、瘦肉,每天1-2个鸡蛋,避免因肌肉萎缩导致力量下降、协调性变差。更重要的是,50 岁以上人群应每 1-2 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发现骨量下降及时到骨质疏松门诊就诊,必要时通过药物干预。

“预防‘最后一次骨折’,核心是‘双管齐下’。既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延缓骨质疏松,也要通过环境改造、运动锻炼减少跌倒。”程鹏主任强调,骨质疏松性骨折看似突发,实则是长期骨量流失与风险累积的结果。从年轻时开始守护骨骼健康,才能让老年生活远离骨折威胁,拥有更高质量的晚年。

(图片均由AI生成)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浦琼月 孙骏

标签:
责编:浦琼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