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生孩子时最吓人的急症之一,死亡率高达三分之一到一半,所以被叫做“产科死神”。简单说,就是在生娃过程中(少数在生完以后),羊水里的东西(比如胎儿的皮肤碎屑、小毛毛、油脂、胎粪这些)不小心跑进了妈妈的血管里,结果引发了一场全身的“过敏暴发”,加上凝血系统彻底乱套了,会引发一系列的危急重症,甚至出现生命危险。针对大家最关心的四类问题,听听专家怎么说。
能提前知道谁会得或者预防羊水栓塞吗?
“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还做不到对羊水栓塞发生的精准预测,但医生能尽量降低其发生的风险。”南京市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主任刘德佩介绍说,羊水栓塞像是一场“超级过敏反应+凝血系统崩盘”的组合拳,羊水成分进了血管,身体把它们当成了“敌人”,一下子拉响警报,免疫系统疯狂攻击,凝血系统也跟着“乱来”,先是拼命形成血栓堵血管,很快又把凝血因子耗光了,接着就止不住地大出血,医学上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为连启动机制都没完全弄清,现在没有任何检查能提前做好预警,因此其发生的突然性难以把控。
预防方面,医生主要想办法减少羊水溜进血管的机会:比如,避免宫缩太猛,防止把子宫小血管扯破,所以用催产素时会小心控制量;人工破水(让羊水流出来)时动作要轻,避免在宫缩最厉害的时候破,因为那时子宫压力大,羊水容易被“挤”进血管;剖腹产时,尽量先把羊水吸干净再抱宝宝出来,减少切口那儿残留羊水;遇到胎盘早剥、子宫破裂这些紧急情况,得快点把孩子生出来,减少羊水长时间碰到出血口的机会。
即便这些办法能降低风险,但没法保证绝对安全,毕竟有些羊水栓塞发生在啥问题都没有的正常顺产里。
为啥羊水栓塞这么难救?
“对于羊水栓塞的处理一直是妇产科的难题,能救治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来得太快、太凶,全身系统一起崩盘。”刘德佩介绍,它的凶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发病太快,经常是猝不及防。从羊水进血管到出问题,快就几分钟,慢也就几小时(大多数半小时内)。刚开始可能只是有点咳嗽、胸口闷、打哆嗦,很快血压就掉下去了(休克)、喘不上气(像肺被堵了)、人昏过去,接着就是止不住的大出血。跟“晴天霹雳”似的,医生常常反应不过来。
2.早期太难辨认。羊水栓塞开头那些症状(喘不上气、休克),跟好多别的急症很像:比如肺里进了别的血栓、严重的药物过敏、心脏病发作。若没想到“羊水栓塞”这茬儿,容易耽误救命时间。即便真要确诊,得在血管里找到羊水成分,可抢救时火烧眉毛,几乎没空做这个检查,只能靠医生经验判断。
3.全身系统“连环崩”,止血难上天!一旦“过敏暴发”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启动,身体就乱套了:羊水渣子堵住肺血管,同时引发炎症、免疫等“瀑布样反应”,人会随即缺氧、呼吸衰竭;缺氧加上过敏反应,心脏也罢工了;凝血系统先是“乱凝血”,全身小血管都堵上了,凝血因子被用光,然后变成“完全不凝”,伤口像开了水龙头。
这时候,光靠止血药、输血效果微乎其微。医生得同时干好几件事:抗休克、抗过敏、纠正凝血、上呼吸机、甚至做手术。就算产科、麻醉、ICU、血液科所有专家一起上,也可能因为崩得太快而回天乏术。
得了羊水栓塞非得切子宫吗?
刘德佩表示,得了羊水栓塞不是非得切子宫,恰恰相反,医生会拼命先保子宫,真到了切子宫的时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只有到了“不切子宫命就保不住”的时候才会考虑切。
那么,什么时候才需要切子宫呢?就是发生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子宫大出血,各种保守方法都用遍了,比如像打宫缩针、按摩子宫、往子宫里塞纱布、用球囊压、介入手术堵血管,血还是哗哗流,子宫像个“漏水的袋子”,这时候为了防止产妇流血过多死掉,才不得不切子宫。这是“舍掉器官保命”的无奈选择。
现在医疗技术好了,很多医院会先试试“介入手术”,用导管堵住子宫血管,或者“扎住子宫血管”,尽量把子宫保住。只有这些法子都失败了,出血危及生命了,才会切子宫。所以,“切子宫”不是羊水栓塞的“必选项”,是实在没办法时的“救命底牌”。
哪些人更容易碰上羊水栓塞?
刘德佩认为,虽然羊水栓塞是个“小概率事件”,但下面这些情况风险会高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有风险不等于一定会得!只是比普通人可能性大点。
1.生娃时子宫有“伤口”的情况
剖腹产:手术有刀口,羊水更容易溜进去(比顺产风险高3到8倍);
生得太快(急产):宫缩太强,产道撕裂(像宫颈、阴道裂伤),血管露出来,羊水容易钻进去;
子宫破了:比如以前剖腹产留下的疤裂开了(瘢痕子宫破裂),或者难产时子宫破了,羊水直接进肚子里的血管。
2.羊水“压力大、流得猛”的情况
羊水太多:子宫撑得太大,破水时压力突然降,可能把羊水“压”进小血管;
怀双胞胎/多胞胎:道理跟羊水多一样,子宫撑太大了;
提前破水+宫缩太强:破水后羊水一直流,宫缩又猛,子宫里面压力高,羊水容易被挤进出血的血管(比如胎盘附近的)。
3.胎盘有问题的情况
胎盘位置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位置不对或者提前剥离了,胎盘和子宫之间出血形成血包,压力一高,可能把羊水压进血管。
胎盘长进子宫里(胎盘植入):胎盘扎根太深,生娃时难剥离,可能弄伤子宫,增加羊水溜进去的机会。
4.其他情况
年纪大的产妇(≥35岁):血管弹性可能差点,子宫收缩协调性也可能差点;
催产药用多了:比如缩宫素、前列腺素这些药用过量,导致宫缩太猛;
怀的是死胎:宝宝没了以后,羊水成分可能变了,更容易引发反应。
有上面这些情况的妈妈别自己吓自己!绝大多数有风险的产妇都能顺顺利利生孩子,羊水栓塞本身发生率非常低(大概十万分之一到两万分之一)。医生要是知道你有风险,会盯得更紧,想办法把风险降到最低。
南京市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主任刘德佩介绍,羊水栓塞虽然被称为“产科死神”,但它真的很少见,而且医学一直在努力研究怎么预测和对付它。咱们当妈的,了解这些知识是为了心里有底,不是增加恐慌!按时产检,生娃时相信医生,就是最好的保护。医生们会尽全力规范操作减少风险,万一真碰上这“不速之客”,也绝对会拼了命地救。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通讯员 杨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