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伤口在愈合的时候人会感觉到痒?
2025-07-29 09:21  来源:科普中国    
1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无论是割伤、擦伤,还是手术后的缝合伤口,在愈合过程中,都会在某个阶段突然变得“奇痒无比”。“痒”这个感觉,大多出现在伤口基本合拢、结痂变干脱落、皮肤正在重建的阶段。

痒,从哪里来?

科学研究表明,产生“痒感”的主要是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们对组胺、细胞因子、机械拉伸等变化都十分敏感。

组织修复引发的拉伸和刺激

当新生的皮肤组织生长时,它们会牵拉周围的旧组织,造成一种轻微的“机械牵拉”效应。这个拉扯作用,尤其是在伤口边缘的皮肤,会刺激神经末梢,使大脑误以为有外界物体在“骚扰”皮肤,从而产生痒的感觉。

此外,在伤口部位不断生成新的毛细血管、神经纤维和胶原蛋白的过程中,局部的“热度”和“张力”也会上升。这些物理和化学的微变化,都会激活真皮层的感受器,刺激产生痒觉。

组胺的释放

组胺是一种在过敏反应中常被提及的物质,它是“痒觉”的重要化学信使。在伤口愈合时,体内的肥大细胞会释放组胺以促进血管扩张和细胞迁移。虽然这是正常修复的一部分,但组胺同时也会激活皮肤中的C类神经纤维,产生“痒”的神经冲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抗组胺药”常被用于止痒,例如扑尔敏、氯雷他定等:它们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少痒觉的神经信号传递。

神经再生

伤口愈合并不只包括表皮的修复,神经末梢的再生也是重要的一环。在伤口的后期修复过程中,神经纤维会尝试“重新接线”,恢复皮肤的触觉和痛觉功能。但这个过程中,神经的“电信号”传输可能不稳定,常常会被大脑误判为“痒”。可以理解为神经系统在“调试阶段”出现了一点信号干扰。

如果伤口痒得厉害,可以采用轻拍、冷敷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保持局部干燥,也是减少刺激的好方法。

标签:
责编: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