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巴士开进社区;超声检查也能“走街串巷”;床边做心电,诊断“云完成”……7 月 18 日,江苏省肿瘤医院成立远程超声诊疗中心,一批移动医疗高科技亮相。

“移动筛查车队”开进社区
在南京市樱驼花园社区中心,超声机器人移动筛查车、乳腺超声筛查车和 CT 移动筛查车组成的“移动筛查车队”吸引了众多居民排队检查。“以前进医院做 CT来回奔波不方便,现在 CT 检查车直接开到社区门口,太方便了!”。76 岁的老刘刚做完检查,就掏出手机给女儿发去消息。
这辆特殊的“CT 巴士”里设有两个功能区:一侧是检查间,另一侧是读片间。登记信息后,老刘躺上检查床,医生移步至隔壁操作。随着设备启动,仅 2 分钟,清晰的影像就出现在读片间的屏幕上,这些数据实时传回江苏省肿瘤医院。

多学科专家团队隔空“指挥”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远程诊疗中心,由影像中心、超声科和乳腺外科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正通过 5G 网络与三辆筛查车实时联动,开展远程诊疗服务。
影像中心祝因苏主任专注地盯着屏幕,快速分析实时传回的 CT 影像。“CT车筛查效率很高,一个上午能完成 70 多例胸部 CT 检查。近期筛查中发现一个左肺混合磨玻璃结节,判断为早期肺癌病例,及时手术治愈率能达到 90%,肿瘤的早筛、早诊、早治非常关键。”
超声科张婷主任正娴熟地操控着筛查车内的机器人手臂给李女士做甲状腺检查。屏幕另一端,李女士紧张地等待着检查结果。“是良性结节,每年复查一次即可。”张主任的明确诊断让李女士如释重负:“终于确诊了,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真是太方便了!”

口袋里的“移动诊室”,超声检查能“走街串巷”
除了移动筛查车队,医院还启用了掌上超声。巴掌大的设备,让超声检查挣脱诊室束缚,可以跟着医生“走街串巷”。这个被誉为“超声视诊器”的掌上超声不简单——全身浅表器官、腹部脏器、血管等多部位检查一键切换。它更突破场地限制:基层诊台、山区炕头、居民沙发,都能变身为检查点。搭载的 5G 系统还支持远程会诊,基层医生遇疑难病例时,一键就能连线三甲专家远程会诊。

床边做心电,诊断“云完成”
“不用挪到检查室,专家线上会诊,太及时了!”患者小云家属点赞的,是江苏省肿瘤医院新上线的“院内联”远程心电诊断系统。小云突发心慌时,医生推来移动心电车,贴好电极片后,心电波形实时传至心电诊断中心。3 分钟左右专家就判断为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医生随即调整用药,半小时后症状缓解。这套系统通过移动终端衔接院内网络,实现“患者不动数据动”,最快 5 分钟完成检查诊断。“对术后以及卧床患者,减少搬动就是降低风险。”放疗科刘雅恬副主任医师介绍,肿瘤治疗可能出现心脏毒性,实时监测至关重要。远程诊断系统让紧急检查响应时间明显缩短,为患者救治抢占先机。
延伸阅读:移动医疗“组合拳”的深度赋能
江苏省肿瘤医院宋宁宏院长表示,作为江苏省癌症中心和高水平医院,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区域肿瘤防治能力是医院的重要使命。医院通过“三乡行”“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协作网”等项目,以CT移动筛查车、智能超声设备等为载体,将先进诊疗技术覆盖江苏全域并辐射周边地区,构建起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的高效协同网络。
移动医疗车队不仅打造了“行走的医院”,更成为基层能力提升的“移动培训站”。在开展肿瘤早筛的同时,一方面为基层医生提供实时技术支持和规范化操作指导,另一方面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获得权威的防治知识和三甲医院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服务。宋院长说,医院还将依托健康管理中心和省癌症中心办公室,为可疑病例的治疗和康复指导建立绿色通道,实现肿瘤“防 - 筛 - 诊 - 治 - 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骏
通讯员 胥林花